民国军阀其实也有进化和发展。 最初的北洋军阀以袁世凯、段祺瑞、冯国璋为代表。他们都是晚清政府中的实干派,袁主导清末新政,段专注军事改革方向,冯注重地方治理与军队纪律。 另外,如徐世昌、朱家宝、倪嗣冲、段芝贵、陆建章、张勋等,也可以归为第一代军阀。这些人继承了旧时代的权威,资历老,且普遍有一定实干能力,处理各种军政事务,井井有条。反正比废材八旗强。 因此,袁世凯统治时期的北洋政府可以视为优化版的清政府。 袁世凯死后,段祺瑞、冯国璋斗法,段胜出,把持中央政权。 但在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历史背景下,段祺瑞这种清朝旧官僚的斗争模式,终究落伍了。第二代军阀一言不合就掀桌子,比谁的拳头硬,不跟你玩阴谋诡计。 第二代军阀以吴佩孚、张作霖、阎锡山、孙传芳、冯玉祥、刘湘、刘文辉、滇系军阀唐继尧、桂系军阀陆荣廷为代表。 这些人虽然出身清军,但资历普遍一般,只是中下层军官。没混到上层,大清就亡了。所以他们只是一方诸侯,非常注重建设基本盘。通过人际关系、乡土情怀笼络队伍。待巩固基本盘后,再开始逐鹿中原。 而组织体系的技术迭代,使得第二代军阀对上第一代军阀,往往是碾压。 如果搁在古代,这些二代军阀之中就会诞生新王朝的太祖武皇帝。 但还是那句话,面对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在全国有识之士迫切拯救中国的期盼下,只是古典王朝换皮的第二代军阀也玩不转。 非常明显的一个现象,第二代军阀很难招揽全国最优秀的人才。而优秀且思想进步的人才都倾向于第三代军阀。 北伐战争后,吴佩孚、张作霖、孙传芳、唐继尧退场,以老蒋、李宗仁为代表的第三代军阀登上历史舞台。 南京政府和新桂系,或多或少吸纳了苏俄党军模式,打造党政军一体化集团,实现了组织体系的大迭代,军队战斗力很强,屡屡创造几千人歼灭几万旧式军队的战例。老蒋更是只用四年时间打败各路军阀。 当然,第二代军阀也不是都退场了。如阎锡山、冯玉祥、刘湘、刘文辉、龙云(新滇系),以及东北小张。通过灵活的政治策略(倒向国民政府)和军事改革,逐步从旧军阀转为新军阀。 理论而言,北伐战争之后,阎锡山就该退场了,被傅作义、徐永昌取代。但阎老西的基本盘太稳固了,即便中原大战输了个底掉,他依旧稳如泰山。反倒是徐永昌被挤走,傅作义则自立门户。 相比之下,冯玉祥在政治上严重短板,空有强军却只能一次次为他人做嫁衣。西北军最终分崩离析。 刘湘、刘文辉、龙云天高皇帝远,老蒋奈之不何。直到抗战爆发后,通过分化瓦解地方势力,老蒋才实现对川渝的实际控制。至于控制云南,那还要等到抗战胜利后。 大体来看,第三代军阀对外可以力扛日寇,对内可以和红军打得有来有回。都有两把刷子。 我们之所以觉得民国新旧军阀是菜鸡互啄,主要是教员找到了改天换地的“洪荒之力”。 夜空如墨,繁星闪烁,月亮悬挂其中。 太阳一出,群星隐匿,月亮悄然退隐。
1902年,载沣大婚后带着媳妇进宫磕头,慈禧端出首饰盒让侄媳妇随便挑。谁料刚赏完
【1评论】【1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