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后黄某醉驾致3死案庭审刚结束 法庭的门刚打开,董母就扑向被告席,指甲掐进丈夫胳膊里,声音哑得像砂纸:“为什么没说法?” 2024年9月22日晚,黄某和孙某聚餐饮酒后,黄某觉得“头脑清楚”就独自开车回家。在限速40公里/小时的省道上,黄某以174公里/小时的速度行驶,追尾前方董某盛驾驶的电动两轮摩托车,车上载有其女友保某婷和侄女董某冉,三人当场身亡。 一年来,董母的日子是“数着墓碑过的”。每天天不亮就起来,把孙女的小裙子叠整齐装布包,去墓地摆好;给儿子的照片擦三遍灰,说“今天降温,记得穿外套”;晚上坐在沙发上,盯着儿媳的化妆品瓶,闻着残留的香水味,眼泪掉在地板上,砸出小水印。庭审当天,她穿了儿子去年生日买的红外套,说“要给孩子们撑场面”,可听到“择期宣判”四个字,她突然喊起来:“我的孩子等不了了!” 据报道,黄某的血液酒精含量是203mg/100ml,远超80mg/100ml的醉驾标准。办案民警说,撞人后黄某没下车,坐在车里发抖,直到民警敲窗才开门,嘴里念叨“我没醉”。董母的律师拿出三份死亡证明,说“三人都是颅脑损伤,没受一点罪,但代女士要受一辈子罪”。 为什么董母坚持要死刑? ① 三条人命的重量——儿子刚买了婚房,准备五一结婚;儿媳攒了三个月工资,给代女士买了金项链;孙女刚会说“奶奶抱”,现在这些都成了“没做完的梦”,代女士说“我活着就是为了讨个说法”; ② 黄某的主观恶性——他知道醉驾违法,却觉得“就几公里路,没事”;撞人后没抢救,反而逃避,民警问他“为什么不打120”,他说“我怕”; ③ 社会的警示作用——公安部2024年数据显示,全国共查处醉驾15.2万起,造成2.3万人死亡。董母说“我不想再有人像我一样,捧着孩子的照片哭”。 董母的痛苦不是“恨”,是“不甘心”。她的衣柜里还挂着孙女的新裙子,标签没拆;抽屉里躺着儿子的结婚戒指,刻着“一生一世”;梳妆台上的化妆品瓶,香味还没散。这些“没完成的细节”,像一把把刀子,每天扎她的心。法律的意义不是“要谁的命”,是“给受害者一个交代”——让他们知道,自己的痛苦不是“倒霉”,不是“活该”,而是有人要为错误付出代价。就像有网友说:“如果三条人命换不来死刑,那法律的底线在哪里?” 有网友说“黄某才23岁,给条活路吧”,立刻被骂“你要是代女士,会说这种话吗?”;还有人说“我哥就是醉驾死的,我妈现在还在吃抗抑郁药”。我觉得,“活路”是给遵纪守法的人留的,不是给拿别人生命当儿戏的人。黄某的“年轻”不是免死金牌,代女士的“白发”才是最有力的控诉。 要我说,法律得讲人情,但人情不是“同情犯错的人”,是“共情受害者的痛”。黄某喝的那杯酒,毁了三个家庭的未来;董母流的那些泪,是对生命最沉重的告别。如果我们对醉驾宽容,就是对生命残忍——毕竟,没有什么比“活着”更重要。 你支持代女士的死刑诉求吗?
简直太嚣张了!河南00后女生醉驾撞死3人案一审结束,受害者母亲说,在法庭上那个司
【4评论】【2点赞】
用户71xxx51
证据确凿,还等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