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旦,北宋名相。 王旦是名臣王祐的二儿子(见上篇文章),年幼时不爱说话,勤奋

吴术轩说 2025-09-25 22:41:04

王旦,北宋名相。 王旦是名臣王祐的二儿子(见上篇文章),年幼时不爱说话,勤奋好学有文采,王祐很器重这个儿子并说:“这孩子将来会当公卿宰相。”王旦23岁那年考取进士,出任平江知县。此前平江县衙相传有怪物,住在这里的多数不得安宁。王旦将赴任的头天晚上,守吏们就听到群鬼大叫说:“相爷快到了,要避开!”从那以后怪物绝迹。 宋真宗即位后,42岁的王旦被任命为中书舍人。宋真宗一向认为王旦是贤良之士,曾说:“帮助我达致天下太平的,必定是他。”多年以后,王旦的侄子王质,在翻阅、整理旧书时发现一张旧文书,上面写到:王旦在当中书舍人时,因为家贫,和兄弟一起向人借利钱,到期后却还不起,只得以所骑的马作价偿还。要知道,中书舍人是皇帝近臣,可王旦当年到了这个位置依然生活拮据!因此王质又召集子侄们说:“这是我们家向来的家风,你们可不要忘了!” 王旦当上宰相后,名臣寇准经常说王旦的不足,但王旦则专门称赞寇准。宋真宗对王旦说:“你虽然说他好,他却说你不足。”王旦说:“理应如此。我在相位的时间长了,难免政事有所缺失,寇准对陛下无所隐瞒,足以见他的忠直,这就是我看重他的理由。”宋真宗由此更觉得王旦贤良。 有一次中书省有文书送到枢密院,违反了诏书格式。寇准当时在枢密院,将此事上奏宋真宗。王旦因此被责问,只得拜谢认错,办事人员被罚。可不到一个月,枢密院的文书送到中书省,也违反了诏书格式。办事人员很高兴地拿给王旦看,而王旦却让把文书退还枢密院(即不让上奏)。寇准很惭愧地对王旦说:“同年(同一年考取进士)啊,你怎么会有如此的度量?”王旦只是不言。 王旦侍奉寡嫂有礼有节,与弟弟王旭友爱甚笃。王家子弟生活朴素节俭,婚姻不求门第。家人曾打算用丝绵装饰毡席,王旦也不同意。有人卖玉制腰带,弟弟王旭觉得很好,献给王旦,王旦却让弟弟系上说:“还能看见好不好吗?”王旭说:“系着它,自己怎么能看见?”王旦于是说:“自己负重而让看的人称赞,这不是劳烦吗!”王旭赶快还了回去。王旦自己也不购置田地、屋宅,而且还说:“子孙要自立,何必购置田宅,令他们争斗,陷于不义。”宋真宗因他住的地方太简陋,想为他修治,他却以这是先人的旧宅为由辞谢,宋真宗只好作罢。 王旦的家人从来没有看见他发怒,饮食不干净,最多只是不吃而已。家人曾经试着故意把烟灰放进肉汤中,王旦看见了也不发火,只干吃饭不喝汤。家人问他为什么不喝汤,他委婉地说:“我偶尔不喜欢吃肉。”后来家人又把烟灰放到饭中,王旦只是说:“我今天不想吃饭,可以另外备点稀饭。” 王旦于61岁时去世。临终时他还告诫子弟说:“我家盛名清德,当务求勤俭朴素。保持、坚守门风,不要太奢侈,不要厚葬及放钱物于灵柩中。”王旦去世后,朝廷追赠其为太师、尚书令、魏国公,谥“文正”。同时,录用其子、弟、侄、外孙、门客、常从,授予官职达十余人。宋仁宗即位以后,下诏配享(指功臣祔祀于帝王宗庙)宋真宗庙廷,立碑时,宋仁宗亲笔命名为“全德元老之碑”。 顺便说一句。 “三槐堂”王氏,作为琅琊王氏之重要分支,祖孙三代都能仁厚待人,清廉自律,积福累德,荫及子孙。古语有云:“道高龙虎伏,德重鬼神钦。”试问如果没有德行,平江县官衙内怪物怎么消失的?如果不是清廉自律,做了19年官还要举债度日?如果没有恩德于天下,又怎能配享真宗庙廷?宋太宗说王祐“清节著”,王旦自谓“我家清德”,王质说“吾家素风”——这或许就是根源…… 史料出自《宋史·王旦传》——《二十四史因果录》

0 阅读:26

猜你喜欢

吴术轩说

吴术轩说

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