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岁杨得志参加老红军聚会不落座,说:李聚奎还没到我咋敢坐?我站外面等他。

谈古论今朝 2025-09-26 01:43:52

80岁杨得志参加老红军聚会不落座,说:李聚奎还没到我咋敢坐?我站外面等他。 80岁的杨得志,那时候早就是功勋赫赫的开国上将了,身经百战,从长征时的基层指挥员一路打到抗美援朝战场的志愿军司令员,军中威望没人不佩服。可他站在聚会大厅门口,任凭老战友们再三招呼,就是不肯往座位上挪,双手背在身后,目光一直盯着门口方向。 这股执拗劲儿不是装出来的,全因李聚奎在他心里的分量。查红军时期的档案就知道,1928年李聚奎参加平江起义时,杨得志刚加入红军不久还是个新兵;到了1934年长征前夕,李聚奎已经是红一军团一师师长,杨得志正是他亲手提拔起来的红一团团长。强渡大渡河那场生死战,杨得志带着十七勇士驾木船冲锋,李聚奎就在师部靠前指挥,盯着河面枪声判断局势,两人是真正的过命上下级。 杨得志后来官至总参谋长,职级比李聚奎略高,但在老红军的规矩里,资历和早年的领路人情谊重过一切。他常跟身边人说,当年要是没有李聚奎教他看地图、带队伍,他根本走不到后来。这种敬重不是表面功夫,是从枪林弹雨里熬出来的真情。 现在不少讲老革命家的文章,总爱罗列头衔和战功,把人写成冷冰冰的“功勋机器”,压根没挖出这些藏在细节里的品格。杨得志这一“站”,比任何华丽的功绩描述都更能说明老一代革命家的底色——功高不自傲,始终记得来路和领路人。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0 阅读:36
谈古论今朝

谈古论今朝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