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愧是女博士!”江苏徐州,一位女博士在宿舍打扫卫生,偶然在柜子缝中发现一个耳机

语蓉聊武器 2025-09-26 11:42:31

“不愧是女博士!”江苏徐州,一位女博士在宿舍打扫卫生,偶然在柜子缝中发现一个耳机,一眼就知道这个不便宜,但让人惊讶的是,女子竟然通过知网数据库找到了这个耳机的失主。网友:这就是肚量,没准其他人都揣自己兜里了。 “没想到查论文的工具,还能帮我找回耳机。” 任师兄攥着失而复得的苹果耳机,看着手里的水果袋,语气里满是意外。 他怎么也想不到,自己丢了四天、翻遍宿舍都没找到的耳机,会被一位素不相识的女博士,用连他都没听过的方式寻回 —— 这一切,要从耳机盒上那道不起眼的划痕说起。 9 月 26 号下午,任师兄收到一封陌生邮件,发件人是同校女博士林悦。 邮件里写得很详细:9 月 23 号晚上,她在宿舍打扫卫生,清理衣柜缝隙时,抠出了一副套着浅灰硅胶壳的白色无线耳机;耳机很新,机身没磨损,看着不像是被丢弃的。 最让任师兄信服的,是邮件里提到的细节:耳机盒内侧有一道约两毫米的黑色划痕,连接蓝牙时会弹出 “冲!” 的自定义提示语。 这两个特征,只有他自己知道。 他赶紧回复邮件,说耳机是前几天整理衣柜时不小心蹭掉的,床底、抽屉都找遍了,早就没了指望,没想到会有人主动联系。 没人知道,林悦找到任师兄前,走了不少 “常规路”。 最初发现耳机时,她先问了宿舍四个舍友,大家都凑过来看了,都说不是自己的。 她想着这耳机是苹果的,价格不便宜,失主肯定着急,就先在学校的校园墙、宿舍楼微信群发了寻物启事,还拍了耳机的照片,标注了发现地点。 可等了整整一天,评论区只有几条无关的留言,没人来认领。 “总不能让它一直躺在抽屉里吧?” 林悦没放弃。 她翻出自己的充电线,给耳机充了半小时电 —— 要是没电,连蓝牙都连不上,根本没线索。 充好电后,她打开手机蓝牙,很快搜到了对应的设备,“任同学” 三个字跳出来时,她心里松了口气:备注这么实在,大概率是同校学生,不用往校外猜了。 但学校里姓任的同学不少,总不能挨个院系去问。 林悦盯着电脑桌面的知网图标,突然有了主意。 她平时做研究天天用知网查文献,知道上面能看到同校师生发表的论文,说不定能从作者信息里找到 “任同学”。 她打开知网,在搜索栏输入 “任同学” 和学校名称,点击搜索后,很快跳出了三篇相关论文。 点进其中一篇矿业工程领域的论文,作者列表里果然有 “任同学”,作者单位明确写着自己学校。 更巧的是,这篇论文的另外两位合作者,林悦之前查专业资料时见过,知道他们的导师是学校的周教授。 她又去学校官网 “师资队伍” 板块,按学科检索找到周教授,看到他的研究方向和这篇论文完全吻合,瞬间猜到 “任同学” 可能也是周教授的学生。 不过林悦没直接联系周教授。 她觉得先跟任师兄本人沟通更合适,就整理了所有细节写了邮件,怕对方觉得突兀,还特意提了 “通过知网论文推测您是周教授学生”。 没想到邮件发出去一个半小时,就收到了任师兄的回复。 两人加了微信,约定第二天在学校食堂门口碰面。 碰面时,林悦叫上了室友一起,她说 “两个人去更方便,也能避免尴尬”。 任师兄则拎着一袋苹果和橘子,见面第一句话就是 “太谢谢你了,本来都打算重新买了”。 他接过耳机,又特意核对了划痕和蓝牙提示,确认无误后,硬是把水果塞给了林悦。 其实这种用学术思维解决生活小事的情况,在高校里并不少见。 2024 年 6 月,武汉有位硕士在图书馆捡到 U 盘,里面全是实验数据,他没直接交给管理员,而是根据数据里的实验项目名称,结合学校学术论坛的作者信息,找到了同实验室的师姐。 网友们知道林悦的事后,有人调侃 “当代年轻人找对象不行,找东西是真有一套”。 也有人说 “这才是高等教育的意义 —— 不是死记硬背,是会用知识解决问题”。 不过也有网友提醒,从知网能轻易拼凑出个人信息,以后发表论文填作者信息时,得多注意隐私保护。 但对林悦来说,这只是件 “该做的小事”:“本来就不是我的东西,能还回去当然最好,刚好能用上学的知识,也挺巧的。” 而任师兄现在每次用耳机,都会想起那个陌生的邮件 —— 原来一副耳机的 “回家路”,可以这么特别,也这么暖心。 那么到最后,你们是怎么看的呢? 如果各位看官老爷们已经选择阅读了此文,麻烦您点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各位看官老爷们的支持!

0 阅读:65
语蓉聊武器

语蓉聊武器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