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9月24号,俄罗斯新闻发言人佩斯科夫一句话直接“炸了锅”,他表示俄罗斯已经向中国提供了史无前例的合同。 这“出戏”的时间点特别有意思,就在佩斯科夫宣布消息的前一天,也就是9月23日,特朗普还在联合国大会上滔滔不绝。 超时演讲了57分钟,话里话外都在敲打中国和印度,指责他们购买俄罗斯的石油,这显然是想在国际上带节奏,把中俄的能源合作给孤立起来。 可没想到第二天,也就是9月24日,克里姆林宫就来了个针锋相对的回应,佩斯科夫高调宣布这份长期协议,这动作快得就像一次精准的外交反击,直接告诉全世界,想离间没门。 这种硬气也是因为美国自己,做事不那么地道导致的,美国指责别人购买俄能源,反观自己还在买俄罗斯的核原料,这就让它的批评听起来有点站不住脚。 佩斯科夫宣布的“合同”,光有外交姿态还不够,协议的硬核内容才是关键,这份合同不是短期的买卖,而是长达几十年的战略捆绑。 光是东线天然气供应协议就签了足足30年,这是全球能源版图的一次大挪移,对俄罗斯来说,这简直是战略重心的大转向。 欧洲市场靠不住了,西方制裁又压在头上,所以他们把宝押在了东方,佩斯科夫甚至说东方才是未来的“溢价市场”。 这笔买卖不仅能带来上千亿的稳定收入,还能盘活国内好几个地区的经济,而对我国来说,这块“压舱石”同样重要。 作为世界头号石油进口国,我们去年进了5.5亿吨油,九成以上都得经过马六甲海峡,那一直存在一定的风险,所以打通一条稳固的陆上能源线,就是给国家的能源安全上了道关键的保险。 有趣的是中国和俄罗斯走得近,并没有把自己“绑死”,就在几乎同一时间,中亚的哈萨克斯坦,也在使劲向中国,推销他们的“中间走廊”计划。 这条路最大的特点,就是完全绕开俄罗斯,从中国西部出发直通欧洲,哈萨克斯坦的副总理茹曼加林说得也很直白,他们觉得这条路能给中国带来更多好处。 显然是想抓住俄乌冲突后,传统路线遇冷的机会,把自己打造成新的交通枢纽,有人觉得这是在“撬墙角”让中国二选一。 但从中国的角度看,这根本不是一道选择题,俄罗斯的能源管道和哈萨克斯坦的过境走廊,一个是保障能源安全的生命线,一个是实现贸易多元化的新通道。 两者是互补的,手里牌越多主动权才越稳,不管是莫斯科急着送上的能源大单,还是哈萨克斯坦热情推销的基建项目,目的地都是同一个:“中国”。 这种大家争着来合作的场面,恰恰说明了在今天的欧亚大陆上,谁才是真正的引力中心,在这盘“大棋”里能保持平衡,手握主动才是最大的赢家。
俄罗斯的命脉并不在俄罗斯,俄罗斯的死穴只有一个,就是中国,一旦中国稳固,俄罗斯的
【14评论】【19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