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明牌了!我们必须做好全面脱钩的准备。也不仅仅是中国要与美国脱钩,美国也在时刻准备着与中国脱钩,因为美国也不想受到中国的制约! 话说回来,这两年中美关系闹得沸沸扬扬,大家都看在眼里。尤其是今年特朗普二进宫后,那一套“美国优先”的老把戏又玩得更狠了。关税一层层往上加,出口管制一波接一波,摆明了就是要拉开距离。不是单方面的,中国这边也早就在盘算怎么稳住自家阵脚。想想看,美国那边担心中国在科技和制造业上追得太紧,怕被拖后腿;我们这边呢,也不想总被卡脖子。脱钩这事儿,早不是新鲜话题了,得实打实准备起来。尤其是前阵子波兰那边的边境风波,更是给全球供应链敲了警钟。 先说说波兰的事儿吧。9月12日,波兰政府突然宣布关闭所有通往白俄罗斯的陆路口岸,理由是俄罗斯和白俄罗斯的“西方-2025”联合军演太吓人,还扯上无人机越境啥的。结果呢,中欧班列直接瘫痪了,130多列列车堵在边境,货物堆成山。军演本来16号就结束了,可波兰那边死扛着不松口,直到24号总理图斯克才表态,25号凌晨重开。这事儿停摆了12天,影响了电子元件、机械零件这些关键货运。欧洲仓库空了,中国出口商只好临时改走海运,汉堡港的船队排长龙。运费涨了15%,消化库存得花一周时间。这不光是波兰和白俄罗斯的过节,背后是地缘政治的拉锯战。俄罗斯总统普京那边还放话,说波兰这么干对中国不友好。白俄罗斯总统卢卡申科也跳出来批评。说白了,这提醒大家,陆路贸易太脆弱了,90%的中欧铁路货运都靠这条线。万一哪天真出大乱子,供应链断裂的代价谁来扛?中国外交部很快就回应了,点出稀土出口和农产品采购这些杠杆。波兰扛不住压力,赶紧让步。这事儿一出,全球贸易圈子都炸锅了,大家开始琢磨怎么分散风险,转向“一带一路”沿线或者东南亚。 再看中美这边,联系是深,但裂痕越来越大。特朗普上台没多久,1月20号就职后,立马签行政令,把对华关税从原来的水平提到104%,覆盖消费电子到重型机械全品类。4月2号,又推“对等关税”令,对中国特定商品加34%,总税率蹿到84%。没过几天,4月8号再加码到125%,甚至4月11号传出145%的说法。中国这边当然不干,4月10号对美进口商品报复性加到84%,后来也提到125%。这关税战打得昏天黑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直接把美国2025年通胀预期从2%上调到3%,经济增长预期还下调了。特朗普团队说这是为了重塑全球贸易格局,防中国“借道”越南啥的,对越南也加了46%的关税。可结果呢,美国超市里进口水果价格翻倍,制造业回流慢吞吞的,底特律那些空厂房还是锈迹斑斑。贝森特这财政部长在采访里直言,美国不是真想脱钩,而是“去风险”,手里有飞机发动机、化学品这些筹码,还提IPO市场能当杠杆。9月24号,他又说中美谈判还在交锋,10月11月还得接着谈。话说回来,美国这套玩法,短期看是给自己找麻烦。芯片管制一紧,硅谷企业订单积压,本土替代方案测试来测试去,延误一大堆。共和党平台还想取消中国最惠国待遇,国会辩论时议员们吵翻天。 中国这边呢,应对得稳当多了。内循环这策略不是头一遭提,早几年就定调了,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面对外部冲击,政府加大内需拉动,补贴电动汽车产业,销量直线上升。工厂转向“在中国、为中国”模式,本地化零部件用得越来越多。基础设施也没闲着,高铁网络往偏远地区铺,港口码头起重机转个不停,转运东南亚和非洲的货。出口结构变了,对新兴市场的份额上去了,跟美国捆绑的国家越来越少。话说,这适应力真不是盖的。超大规模市场在那摆着,工业基础扎实,外部压力来了,就能快速调头。相比之下,美国那边通胀一涨,消费者直呼吃不消。5月12号,两国签了个临时协议,关税各自降115%,但保留10%基准,中国还取消了些非关税措施。可这只是缓兵之计,脱钩的势头没停。特朗普政府上半年发了N多管制法案,Reverse CFIUS限制中国投资美国AI、半导体这些领域,14117规则卡中国企业脖子。3月还上调“芬太尼税”,对进口钢铝加25%关税。英伟达芯片走私的事儿闹得沸沸扬扬,价值10亿的先进AI芯片三个月内流入中国,B200型号成热门。 脱钩这路子,短期谁都疼,但长远看,中国底子厚,内需潜力大,反而能借机升级。想想看,美国制造业空心化不是一天两天了,中国出口一减,它那边就业岗位空着,招聘广告贴墙上没人应。全球市场不稳,迅速拉开距离只会让美国自己吃亏。分析人士说,这么粗暴地切断联系,市场波动大,负面影响一大堆。特朗普抱怨中国出口抢了美国饭碗,有点道理,但现在减进口重振制造业,难度不小。中国这边,经济对出口依赖降了,尤其是对美出口,关税战下GDP影响有限。吴心伯教授在香山论坛上说,中美合作领域多,应该避开贸易限制,不打关税战,不推脱钩。做大经贸蛋糕,才是正道。
波兰不听话,美国开始有点急了。波兰那边突然发了个公告,说跟白俄罗斯挨着的所有口
【17评论】【3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