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美国国防部官员胡振东曾 发文叫嚣道:“如果中国决定封锁台湾,以美国为首的自由世界很可能会立即对中国实施制裁,就像当俄罗斯入侵乌克兰后一样。此外,我相信美国和志同道合的国家可能会停止在入境口岸接收中国货船,这将对中国商业产生直接影响。
胡振东这番话听起来底气十足,但细究起来全是没算明白账的空想,拿对俄制裁的剧本套中国身上,又想用柏林空运的老黄历应付台海局势,压根没考虑现实里的经济账和军事账。
先说说所谓的“像制裁俄罗斯那样制裁中国”,这事儿欧盟已经用真金白银踩过坑了。俄乌冲突后西方对俄搞了超3万项制裁,光欧盟就扔出1万多项,结果呢?
俄罗斯外交部副部长格鲁什科说欧盟自己损失超1万亿欧元,天然气价格是美国的四到五倍,电力价格是两倍多,为了补能源缺口还得花7500亿美元买美国高价能源,连普京都调侃欧盟丢了经济独立。
中国跟俄罗斯可不一样,2024年中美全年进出口额就有4.89万亿人民币,中国光出口美国就有3.73万亿,小到服装玩具大到电子元件,美国超市货架上近三成日用品都印着“中国制造”。
真要是停止接收中国货船,先慌的得是美国零售商——去年美国从中国进口1.16万亿商品,这些缺口短期内根本找不到替代者,要么看着货架空着,要么就得接受物价飞涨,普通美国人的钱包第一个不答应。
更别说欧洲,德国汽车、法国奢侈品都指着中国市场吃饭,对华制裁等于给自己的支柱产业捅刀子,欧盟刚从对俄制裁的坑里爬出来点,未必愿意再跳一次。
再看他说的“联军护航货船+空中桥送物资”,这简直是把1948年的柏林空运当成了可以随便复制的模板,却没算清台海和柏林的天差地别。
当年柏林空运要养活250万居民,美英集齐了全球能调动的运输机,高峰时每90秒就有一架飞机降落,一天最多运1.29万吨物资,还花了324天,摔了16架飞机,死了76人,花了15亿马克。
可台湾有2300多万人,能源进口依赖度高达97%,2023年原油天然气全靠外购,粮食自给率才30.7%,七成粮食要从外面运,每天光基本物资消耗就比西柏林当年多十倍不止。
就算美国把所有运输机都调来,一天撑死也就运1万多吨,连台湾一天的能源需求都不够填,更别提芯片产业需要的精密材料、工业生产的零部件了。
而且柏林空运时美苏还没到剑拔弩张的地步,台海周边是什么情况?中国的区域拒止能力摆在那,所谓的“联军护航”要是真敢来,能不能靠近海峡都是个问题,更别说像柏林那样安全起降了。
最关键的是,台湾的经济命脉早跟大陆绑在一起了,2023年数据显示台湾对大陆出口占总出口的42%,进口占22%,大陆要是真实施隔离,先崩的是台湾财政。
兰德公司2022年就出过报告,说只要限制非必需船只航班,就能让台湾芯片短缺、经济崩盘。
台湾虽然靠半导体出名,但上游材料和设备全靠美日,封锁一启动,全球芯片供应链都得乱套,到时候各国想的不是帮台湾运物资,而是赶紧劝台湾当局让步,毕竟没人愿意为了“台独”让自己的电子产业停摆。
胡振东只想着“自由世界联手”,却没看见西方阵营里各有各的小算盘——美国想靠制裁遏制中国,欧盟却怕丢了中国市场,日本担心芯片供应链断裂,这种心不齐的“联盟”,真到关键时刻根本拧不成一股绳。
还有个被忽略的点,中国不是俄罗斯,抗制裁的家底厚多了。俄罗斯被制裁时能源出口占比高,容易被卡脖子,而中国是制造业全产业链国家,2024年出口额25.45万亿人民币,市场早就铺到全球各地,不是单靠西方就能卡住的。
真要是搞制裁,中国手里的稀土、动力电池等关键产业链筹码一拿出来,西方的新能源、电子产业就得喊疼。
胡振东嘴里的“直接影响中国商业”,更像是种自我安慰,毕竟贸易从来都是双向的,中国货船进不了西方港口,西方的农产品、高端设备也卖不到中国,最后只会是两败俱伤,而美国未必承受得起这种代价——
2024年美国对华出口才1.16万亿,跟中国对美出口的3.73万亿比起来,显然是美国更依赖中国的市场和商品。
说到底,胡振东这篇长文更像是纸上谈兵,拿着过时的案例和想当然的逻辑吓唬人,却没算清楚经济上的依存账、军事上的可行性账,更没看清台湾与大陆剪不断的联系。
真要是到了实施隔离那一步,西方所谓的“制裁”和“护航”,恐怕只会是雷声大雨点小,最后为难的还是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