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不靠谱”的专家,公然在央视忽悠,一度声称“歼-20是歼-10改的”,为何还能爆火多年?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感谢您的支持! 张召忠的1952年出生,1970年入伍,从基层技术兵一路干到副军职少将。早年在海军潜艇和舰艇上摸爬滚打,参与海军装备论证研究,还在国防大学当军事装备学科导师,指导博士生。 更特别的是,他1979年去伊拉克担任翻译,亲眼见过两伊战争,全程接触中东事务。这样的经历,让他的军事判断既有实战经验,又有理论支撑,不是随便说说的。 在央视节目里,张召忠的言论经常被人说“不靠谱”,但仔细看就能发现门道。2009年,当时全球只有美国F-22隐形战机,中国在研发第四代战机。 张召忠在节目里笃定地说,中国的歼-20只是歼-10改进型,性能比F-22差很多。这番话让美国智库相信中国短期内造不出顶尖隐形战机,从而调整了F-22生产计划。 结果到了2011年1月11日,歼-20在成都首飞,美国才意识到自己被“忽悠”了。这个事件直接催生了“战略忽悠局局长”的梗,也让“忽悠”成为他的一种标签。 类似的例子还有航母建造。张召忠曾说中国造不出十万吨级航母,也搞不定电磁弹射。结果福建舰成功建造并完成电磁弹射测试,美方再次发现自己判断失误。 张召忠的说法看似调侃,但背后都是掺真掺假的战略信息。对国内,他普及军事知识;对国外,他制造信息迷雾,为中国争取研发和发展的缓冲时间。 他的语言特点也很有意思,这也是他能火多年的原因之一。张召忠讲军事不堆砌专业术语,而是用“海带缠潜艇”“雾霾防激光”等接地气的比喻,让普通观众都能理解复杂原理。 比如潜艇在海里确实可能被海带缠住,历史上二战港口反潜网、苏联潜艇和美军核潜艇都曾发生类似问题;雾霾能干扰激光,原理类似越战中越南军民用燃烧稻草散布烟幕干扰制导炸弹。只不过这些专业判断被抽离语境,就显得离谱,引来网友调侃。 这种风格让他在网络时代大受欢迎,退役后,他开公众号、入驻B站、抖音和微博,继续输出军事科普,视频点击量破亿,直播间互动热闹。 年轻人喜欢他的幽默风格和直白表达,称他为“局座”,他自己也乐得接受这个称号,把调侃变成了个人IP。 实际上,他这种方式解决了一个问题:专业知识如何走进老百姓的生活,让大家了解国防,又不会枯燥无味。 除了语言,他的战略思路也有意思。张召忠有意识地掺杂真实信息和迷惑性言论,让对手误判,同时给自己争取时间。 例如他多次分析中美军事差距:美国军费和装备领先,但中国在党的领导下稳步推进军事发展。比如辽宁舰是二手改造,美国潜艇和航母数量占优,但中国航母、战机和核潜艇技术不断进步。通过这样的表述,美国可能放松警惕,而中国则能安静发展。 他的预测也很有看点,有些准,如特朗普成为黑马、美国政策反复、阿富汗撤军;有些偏差,如伊拉克和利比亚战争,但偏差本身也引发公众讨论和思考。 重要的是,他的预测总能引起舆论关注,强化公众对国防的认知。可以说,张召忠的“战略忽悠”不仅仅是娱乐,更是一种信息战手段。 退役后的张召忠更是将这种策略与自媒体结合,实现了爆火的第二阶段。 相比央视,他可以直接面对年轻观众,用通俗语言讲军事知识,甚至玩梗和互动。比如用B站鬼畜视频、短视频、直播讲解军事装备和战略,粉丝从军迷扩展到普通年轻人,零距离互动增强了传播力。 张召忠的成功,说明专业知识不一定要端着,可以接地气;幽默表达也不等于浅薄,只要根基扎实,就能产生巨大影响力。 军事科普不仅是传播知识,更是战略思维和传播艺术的结合。他的“忽悠”,其实是有智慧、有策略的,既服务国家,也启发公众,让人对国防和战略有了更直观的理解。 如今,即便已经高龄,张召忠依然活跃在各大平台,他的例子告诉我们:真正的影响力,不在于完全精准的预测,而在于用专业知识、策略思维和通俗表达,让信息落到实处,同时为国家发展创造时间与空间。这也正是“局座”现象持续火爆、深入人心的根本原因。
美国说,一旦和中国展开空战,中国的3000架战机就是摆设。一些美国人说中国的空军
【1评论】【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