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不再只是煤都,也不只是景点打卡地。 它正在悄悄变,只是很多人还停留在过去的印象里。 去年,一个叫阳光电源的公司在这里投了120亿,建光伏工厂,不是概念,是真开工、真招人,五千个岗位等着懂技术的年轻人。 这事儿没上热搜,但比十个旅游节都重要。 旅游确实火,四千万游客,三百亿收入,可你去云冈石窟门口看看,卖奶茶的、租汉服的、摆摊算命的,占了八成。 这些活儿,夏天忙得脚不沾地,冬天冷清得连门都懒得开。 靠这个养一座城? 不够看。 真正让人心里踏实的,是高新区那89家高新技术企业。 它们不靠游客,靠专利、靠研发、靠一群从北京、上海回来的年轻人。 政府给补贴、给场地、给户口,有人带着团队回来,做无人机巡检古建筑,用AI分析壁画褪色趋势——这不是科幻,是大同的现实。 没人说旅游不好,但光靠旅游,就像靠卖门票过日子。 你卖得再好,房子还是租的,孩子还得回老家上学,技术还是学别人的。 大同现在做的,是把游客带来的流量,变成人才回流的引力。 一个会修光伏板的工程师,比十个导游更能撑起一个家庭的未来。 城市转型不是喊口号,是有人真把实验室搬进小城,是年轻人愿意把户口迁回来,是工厂的灯,半夜还亮着。 大同没一夜翻身,但它在一条更稳的路上。 这条路不热闹,但踏实。 你路过时,别只拍古寺,也去看看那片光伏板下的新厂房——那里,才是这座城真正的未来。
大同不再只是煤都,也不只是景点打卡地。 它正在悄悄变,只是很多人还停留在过去的印
零动力
2025-09-28 06:07:22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