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着3艘都是常规动力,中国为何不造核航母?因为说白了,现在的核航母真没那么厉害,中国没必要再走前人走过的弯路。 法国“戴高乐号”航母堪称核动力界的“反面教材”,当年为了省钱,法国人直接把核潜艇的反应堆塞进航母里,结果这艘造价800亿法郎的“海上巨无霸”最高只能跑25节,跟拖拉机装赛车发动机似的——跑不快还费油。 更搞笑的是,它的核反应堆7年就要换燃料,美国航母能用20年,这哪是航母?分明是“核动力版的吞金兽”。 中国福建舰就不一样了,用常规动力配电磁弹射,一天能弹射300架次飞机,效率比美国福特级高50%,这就好比用经济型轿车跑出了超跑的成绩,还不用花核反应堆的“天价保养费”,省钱又实用。 美国“福特级”航母单艘造价130亿美元,中期换燃料又要砸26亿美元,退役拆解还得花9亿美元。 更坑的是,11艘核航母里常年只有6-8艘能出去“溜达”,剩下的都在船厂“排队修车”,这就好比买了11辆豪车,结果一半时间在4S店泡着,想开都开不了。 反观中国的山东舰,一天开销800-1100万,但50年寿命周期成本才500亿人民币,还不到福特级全周期费用的1/3,这笔钱够造70个重型合成旅,省下的钱能把航母编队的驱逐舰、潜艇全换成“顶配版”,这买卖太划算了。 美国坚持核动力,本质是为了它的全球霸权服务,10万吨级核航母能90天不靠港,配合海外基地满世界跑。 但中国战略重心在亚太,山东舰开到西太平洋就能威慑关岛,再配上东风-21D反舰弹道导弹,直接在周边画个“安全圈”,核动力根本不是刚需。 现在打仗早不是“航母对轰”的老套路了,美军在波斯湾的航母被伊朗无人机“贴脸挑衅”,而中国的高超音速武器和反卫星技术,已经能在陆基体系支持下反制航母。 与其砸钱造核动力“海上巨无霸”,不如先把反潜、预警这些短板补齐,搞点“不对称优势”,这招才叫“四两拨千斤”。 看着福建舰用常规动力玩出核航母的效果,我突然懂了:中国海军的发展就像下围棋,不追求“一步将军”,而是先占住实利。 核动力航母确实是终极目标,但现阶段常规动力更符合“技术风险可控、成本效益最优、战略需求匹配”的三重底线。 法国“戴高乐号”的教训摆在那儿,核动力不是“装上就牛”,而是“用好才强”,中国现在先在常规动力平台上打磨电磁弹射、全电推进这些核心技术,等舰载核反应堆技术成熟了再“一步到位”,这才是真正的“小步快跑”。 毕竟航母不是“面子工程”,而是“里子工程”,福建舰的歼-35隐身战机划破长空,空警-600预警机织起天网,攻击-11无人机和有人机协同作战,这些才是战斗力。 中国用常规动力航母证明了一件事:真正的强大,不在于动力形式,而在于怎么把每一分钱、每一份技术都变成实实在在的战斗力,这,才是中国海军的“终极智慧”。
坚决反对中国建造核动力航母?不打仗优点多多,一打仗全是缺点?伴随福建舰海试进程的
【72评论】【5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