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风]9月21日报道,河北一名女子骑着摩托经过台州时,在路边小坐了一会,包放地

韫晓生 2025-09-29 17:48:44

[微风]9月21日报道,河北一名女子骑着摩托经过台州时,在路边小坐了一会,包放地上走时忘了拿,结果第二天早上找回去一看,顿时惊喜万分:那包竟被好好的绑在电线杆上,里面的财物分文不少。网友:真感觉回到了“路不拾遗”的年代。   (信源:美丽浙江发布视频)   女摩友当晚在酒店翻来覆去睡不着,想着 “现金丢了就算了,身份证补办太麻烦”,甚至做好了改签车票的准备。   结果第二天一早,她和朋友沿着原路往回找,刚到歇脚的地方,就看见电线杆上挂着个熟悉的黑包,正是自己丢的那个!   打开一看,里面的钱啊身份证还有银行卡一样不少。   评论区里全是羡慕和点赞:“河北人也太实在了!”“捡到包不贪财就算了,还怕吹走特意绑好等着失主,太有心了”。   其实拾金不昧不只是道德,更是法律规定。   《民法典》第 314 条明明白白写着,拾得遗失物要还失主,或者交给派出所、居委会。要是故意藏起来不还,哪怕是几十块钱,也可能构成 “不当得利”,失主能起诉要回来;要是弄丢了,还得赔。   之前河北就有个案例,小伙捡了手机不还,最后不仅要还手机,还得赔失主的打车费、误工费,得不偿失。   但河北人做得更 “超纲”—— 不仅还,还想得特别周到。   就像这次绑包的人,没直接把包放石凳上(怕被路过的人误拿),也没直接送派出所(怕失主找不到具体位置),而是绑在显眼的电线杆上,还垫了塑料布防潮。   这种 “多走一步” 的细心,比单纯还东西更让人感动。就像咱们平时帮邻居收个快递,会特意放门口避雨的地方,这是刻在河北人生活里的善意。   河北能常出这种暖心事,不是偶然。我查了下,河北不少城市的景区、商场里,都设了 “失物招领点”,连路边的便利店、加油站都能代收失物。   比如承德避暑山庄景区,旺季时每天能收到十几件遗失物,从手机、钱包到儿童推车都有,工作人员说 “大部分都能找到失主,有人还专门绕路回来道谢,带了自家种的核桃、苹果”。 更有意思的是,河北部分社区还有 “文明积分” 制度 —— 市民要是拾金不昧,能在社区登记积分,积分能换米面油、电影票,还能优先评 “文明家庭”。   不是说要靠这个换好处,而是用这种方式告诉大家:“做好事会被看见、被认可”。   就像那位绑包的陌生人,可能没想过要什么回报,只是觉得 “该这么做”,但这种行为,早就成了河北很多地方的 “生活习惯”。   这事儿也给咱们提了个醒:出门在外,贵重物品真得看紧。像女摩友这样把包放地上,其实挺危险的。要是实在要放,最好让同行的人看着,或者放在自己视线范围内。   但万一真丢了,也别慌,先回忆最后停留的地方,赶紧去找 —— 在河北,很多时候好心人会帮你好好保管着。   之前看到过一个对比:有人在外地丢了包,回去找时早就没了踪影;而在河北,不仅包能找回来,还能收到 “额外的照顾”。   这种差距,不是运气,是一座城市、一个省份的文明底色。就像网友说的:“绑在电线杆上的不是包,是河北人的良心;没被拿走的不是钱,是咱们对陌生人的信任。”   其实,一个地方的魅力,从来不止于景点有多美、美食有多香,更在于这些藏在街头巷尾的小善意 —— 是陌生人帮你绑好的包,是摊主帮你收好的手机,是路人给你指对的路。   最后想问问大家,你在河北有没有被陌生人的小善意感动过?比如丢了东西被还回来,或者遇到困难时有人搭把手?评论区聊聊你的故事,咱们一起为河北的这份温暖点赞!

0 阅读:42
韫晓生

韫晓生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