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1914年,31岁的阎锡山,娶了14岁的小妾,结婚当晚,阎锡山对小妾说:“你躺下吧,你只负责传宗接代,我不会喜欢你的,我只爱我的原配夫人!”事后,他便溜进了徐竹青的房间。 (信息来源:百度百科——阎锡山) 阎锡山这位长期掌控山西的 “土皇帝”,其家庭生活始终被时代洪流紧紧裹挟。 他出身于山西五台县一个小财主家庭,早年考取武备学堂,后远赴日本留学。 尽管在异国他乡深受近新思想的熏陶,可骨子里,他却始终无法挣脱传统宗法制度的束缚。 阎锡山与自己的妻子徐竹青自幼有娃娃亲。 两人自幼相伴,青梅竹马的情谊在岁月中慢慢沉淀。 后来,阎锡山与父亲投身商海,却恰逢传统商业模式在西方资本冲击下摇摇欲坠的时期。 父子俩的生意最终以失败告终,还欠下了巨额债务。 而徐竹青在他们家庭陷入绝境时,没有选择退缩。 她与婆婆一起,靠着精湛的刺绣手艺维持家用。 这段共患难的经历,让阎锡山对徐竹青生出了超越普通夫妻的依赖与信任。 这也为他后来在纳妾问题上的纠结与挣扎埋下了伏笔。 1911 年,辛亥革命的炮火打破了旧时代的沉寂,阎锡山在山西积极响应起义。 凭借着在日本习得的军事才能与敏锐的政治手腕,他成功登上山西督军的宝座。 在他手握山西军政大权的 1914 年,“无后” 的焦虑达到了顶峰。 也正因如此,他的父母与徐竹青的父亲一同出面劝说他纳妾。 这位督军终究还是无法对抗根深蒂固的传统伦理,只能妥协,迎娶了年仅 14 岁的许氏。 新婚之夜,那份冰冷的 “只负责传宗接代” 的界定,是他的无奈妥协。 当然,那也是他对徐竹青多年情谊的情感承诺。 在徐兰森接连生下五儿一女的那些年里,阎锡山正全力推行 “山西自治”。 彼时的中国,军阀混战不断,各地势力割据。他 他希望通过修铁路、办工厂、推广新式教育等一系列举措,在乱世中让山西变得更好。 可在家庭内部,他却始终让徐兰森以 “妹妹” 的身份自居。 她生下来的孩子们也必须称呼原配徐竹青为 “妈妈”。 对外,他是追求近代化、渴望跟上时代步伐的军阀。 可对内,他仍需扮演符合传统伦理规范的 “大家长”,以满足家族与社会对他的期待。 1930 年的军阀混战,最终以阎锡山的惨败收场,他被迫逃往大连避难。 在这段颠沛流离的流亡岁月里,徐兰森有机会打破阎锡山此前定下的规矩,让孩子改称自己 “妈妈”。 动荡的时局彻底改变了阎锡山的命运,让他从 “山西王” 沦为流亡者,也悄然松动了他精心维系多年的家庭秩序。 当徐竹青发现孩子改口时,她心中难免升起愤怒之情。 可阎锡山却不以为然,这其中也有他战败后心力交瘁、无力再过多干涉家庭琐事的因素。 1946 年,徐兰森在太原病逝。 随着国民党政权的溃败、新中国的成立,阎锡山带着徐竹青逃往台湾。 在台湾的最后十年,这位昔日风光无限的 “山西王” 彻底褪去了军阀的光环。 他与徐竹青相伴度过晚年,两人的关系在远离纷扰后,逐渐回归到最本真的平静。 1960 年,阎锡山走完了他充满争议的一生。 紧接着,四年后徐竹青也与世长辞,两人最终合葬在一起。 这个结局是对他们早年青梅竹马、共渡难关情谊的回望,也为这段家庭往事,画上了句号。 徐竹青的坚守、徐兰森的无奈、阎锡山的矛盾,终究都是那个大时代下个体命运的缩影。 他们在传统与现代的夹缝中艰难挣扎,最终都被卷入历史的洪流,留下了一段充满悲欢离合的家庭往事。
[太阳]1914年,31岁的阎锡山,娶了14岁的小妾,结婚当晚,阎锡山对小妾说:
韫晓生
2025-09-30 15:48:55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