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商务部长卢特尼克近日在接受美媒采访时放话称,由于迟迟未能达成关税协议,美国将

正能量漂流瓶 2025-09-29 22:36:54

美国商务部长卢特尼克近日在接受美媒采访时放话称,由于迟迟未能达成关税协议,美国将“修理”(fix)包括印度、巴西在内的一些国家,以迫使后者向美国企业打开市场。 一个“修理”,把美式霸权的蛮横暴露得淋漓尽致!这哪是什么谈判话术,分明是把贸易当成了施压的工具,把其他国家的经济利益视作可以随意拿捏的筹码。更讽刺的是,这番话可不是空口威胁,对巴西的“修理”早就已经动了真格。 就在上个月,美国已经挥起了关税大棒,对巴西商品加征高达50%的惩罚性关税。表面上给了694种商品豁免,可仔细一看,大半是航空零部件和能源衍生品,跟巴西民生、农工制造息息相关的产品几乎全被盯上。巴西发展部门算过一笔账,这一下就砸中了该国35.9%的对美出口,剩下还有近两成出口要承受全球范围的高额关税,简直是精准打击经济命脉。 最惨的当属巴西农民和制造业工人。农业关税从4%飙升到40.8%,辛辛苦苦种出来的大豆、咖啡,运到美国直接没了价格优势;钢铁行业更冤,原本0.5%的低关税骤增至38.7%,多少钢厂因为利润暴跌被迫减产,工人们面临失业风险。这些普通从业者没招谁没惹谁,却成了美国“修理”政策的牺牲品。 卢特尼克敢这么嚣张,无非是吃准了美国在全球贸易中的优势地位,觉得靠关税大棒就能逼各国就范。可他忘了,现在早已不是美国一家独大的年代。巴西虽然受了重创,却没坐以待毙,一边对内纾困稳定产业,一边忙着开拓其他市场,显然不想被美国掐住脖子。印度那边更不用说,早就对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颇有不满,真要被“修理”,大概率会在医药、IT等优势领域反制。 “修理”二字背后,藏着美国的焦虑。这些年,新兴市场国家在全球贸易中的话语权不断提升,不再甘心被动接受美国制定的规则。美国不愿通过平等协商争取市场,反而动辄用惩罚性关税施压,本质上是霸权思维在作祟,也是对自身竞争力下滑的不自信。毕竟,真正有竞争力的企业,根本不需要靠政府挥舞大棒来撬开别国市场。 这种“修理”式贸易政策,最终只会反噬美国自己。巴西的矿产、农业产品涨价,美国本土企业的生产成本必然上升,最后还是得由美国消费者买单。更要命的是,反复无常的施压会耗尽各国对美国的信任,原本愿意合作的伙伴也会渐渐疏远。 霸权可以横行一时,却赢不了长久。把“修理”当成贸易手段,只会让美国在全球市场上越来越孤立。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0 阅读:300

猜你喜欢

正能量漂流瓶

正能量漂流瓶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