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将印度药品的进口关税从30%降至0%,分明就是和美国对着干,因为特朗普才刚刚

睡觉的青岛 2025-09-30 04:36:45

中国将印度药品的进口关税从30%降至0%,分明就是和美国对着干,因为特朗普才刚刚宣布对美国的进口药品征收100%的关税,中国反向操作,让美国政府有苦说不出,眼睁睁地看着中国市场而不得入。 特朗普在2025年9月25日突然抛出关税大棒,宣布10月1日起对所有进口品牌药和专利药加征100%关税,唯一豁免条件是企业必须在美国本土建厂生产,这看似针对全球的政策,实则先把美国药企自己逼进了死胡同。 美国药企早就把中国市场当成了“必争之地”,毕竟2024年中国创新药市场规模就达1620亿元,全球药物研发份额接近30%,这样一块肥肉谁都想咬一口。 但特朗普的关税政策相当于给美国药企的对华出口拴上了沉重的枷锁,要知道美国80%的原料药依赖进口,其中80%的阿莫西林、90%的布洛芬原材料都来自中国,就算这些药企想在美国建厂避税,原料还是得从中国、印度进口,而美国制药工人平均年薪是中国工人的6倍,印度工人的10倍,算下来生产线转移后药品成本得增加150%-200%。 以一款美国产抗癌药为例,原本在美售价1万美元/疗程,加征100%关税后直接飙升到2万美元,想卖到中国还得叠加其他成本,价格涨得老百姓根本不买账,这不是明摆着把市场拱手让人。 数据最能说明问题,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的统计显示,关税落地后半年,中国自美进口西药制剂金额同比下降8.4%,生化药进口更是下降19.7%。反观中国对印度药品的关税调整,直接从30%砍到0%,等于给印度药企打开了绿色通道。 印度本就是全球仿制药大国,2024年对美药品出口额达105亿美元,擅长生产性价比高的常用药,之前因为30%的关税,很多药品在中国市场的价格竞争力被削弱,现在关税归零,成本一下降,立刻就能和美国药品拉开差距。 更有意思的是,印度药企90%的关键起始材料来自中国,这种供应链上的紧密联系,让中印医药贸易形成了天然的互补,中国降税既给了印度机会,也巩固了自身在全球医药供应链中的地位。 美国药企的困境还不止于此,特朗普的关税政策让他们陷入两难。要么在美国建厂承受高额成本,要么承担100%关税失去价格优势,连欧洲药企都跟着遭殃,德国拜耳股价在关税宣布当日就暴跌12%,瑞士诺华下跌9%,更别说美国本土药企了。 有业内人士算过一笔账,美国前几年加征25%的原料药关税,就导致药企成本上升15%,这次100%的关税直接让靠进口原料生产的美国药企成本翻倍,不少企业只能推迟对华新药上市计划,有些老药甚至悄悄退出中国市场。 而中国市场的需求不会消失,印度药企正好填补了空白,比如印度太阳制药的降压药,之前在中国的月销量只有几千盒,关税取消后价格下降20%,月销量直接突破五万盒,这种增长速度足以说明市场的选择。 印度媒体说这是“战略反击”确实有道理,中国这一步棋既没直接和美国硬碰硬,又精准击中了美国医药产业的软肋。 美国一直想推动制药业回流,2021年就投入20亿美元建药厂,但高昂的成本和严格的法规让进展缓慢,2025年批准的3家新药厂要到2030年才能规模化生产,短期内根本无法满足需求。 而中国一边降低印度药品关税,一边扩大对非美市场的医药合作,上半年对欧盟出口西药制剂12.7亿美元,占比超过三分之一,对巴西、尼日利亚等新兴市场出口更是同比高增79.8%、53.9%,这种多元化布局让美国的关税大棒打在了空处。 更关键的是,中国市场的体量决定了其话语权,全球没有哪家药企愿意彻底放弃这块市场。美国药企嘴上喊着要回流本土,私下里却在想办法绕开关税,比如通过第三方国家转口,但这样又会增加额外成本,反而不如印度药企直接进入中国来得痛快。 有数据显示,中国上半年西药制剂进口整体增长0.6%,自德国、意大利、瑞典等非美市场的进口都在增长,唯独自美进口下降,这已经很能说明问题。 特朗普本想通过关税逼迫企业回流、保护本土产业,结果却让美国药企失去了增长最快的海外市场,还让中国和印度的医药合作更加紧密,这波操作确实让美国政府有苦说不出。 全球医药贸易的格局正在悄然改变,中国降税、美国加税的反差,让更多国家看到了非美市场的潜力。印度制药协会已经在研究扩大对华出口的方案,不少印度药企开始针对中国患者的需求调整产品结构,而美国药企只能在关税和市场之间纠结。 中国1620亿元的创新药市场,43.8%的医保支付比例,这些都不是美国关税能轻易隔绝的,老百姓要的是性价比高的药品,谁能提供就买谁的,美国药企要是想不通这一点,只能眼睁睁看着中国市场被别人抢走。

0 阅读:78

猜你喜欢

睡觉的青岛

睡觉的青岛

自有星光璀璨,不惧夜色茫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