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不需要黄仁勋说得我们心里挺舒服的。 9月28日,美国英伟达公司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黄仁勋表示,中国在芯片制造领域发展迅速,目前仅落后美国“几纳秒”。 黄仁勋这话传到国内芯片圈,有人听着确实顺耳。 毕竟全球芯片巨头的老板说咱们和美国就差“几纳秒”,搁谁心里都难免有点受用。 但多数从业者只是淡淡一笑,转身就扎进了实验室。 在芯片这个靠光刻机精度、良率数据说话的行业里,“几纳秒”的夸赞更像句场面话,当不得真。 事情得从9月26日的一档科技播客说起。 黄仁勋在节目里语气笃定,说中国芯片产业藏着大潜力,不光有源源不断的人才,各省之间的竞争劲儿也足,称得上是“高科技的现代产业”。 他特意反驳了“中国造不出AI芯片”的说法,强调“落后美国几纳秒”。 还呼吁美国政府放宽出口限制,让美国企业来中国市场竞争。 这话听着暖心,却藏着英伟达的生意经。 懂行的人都清楚,中美芯片的真实差距根本不是“几纳秒”能概括的。 台积电都要量产2nm工艺了,中芯国际的N+1工艺虽然接近7nm水平。 但性能比真正的7nm芯片还差了一截,而且没法用EUV光刻机推进更先进的制程。 成熟制程咱们确实赶上来了,中芯国际28nm、14nm产能利用率都飙到92.5%,订单排到了10月份。 但先进制程的代工环节还卡着脖子,这可不是“几纳秒”能追上的,行业里普遍认为实际差距得有2-3年。 黄仁勋之所以这么说,说白了是为了英伟达的中国生意。 去年4月美国禁售H20芯片后,英伟达一下子砸了45亿美元库存,市值蒸发1600亿美元。 今年7月恢复出口时,还被迫答应把中国市场销售额的15%上缴美国政府当“合规保证金”。 更尴尬的是,最新的“特供版”RTX6000D芯片压根没人买,阿里、腾讯这些大客户直接拒单。 理由很实在:性能比被禁的型号差一大截,价格还高了15%,性价比太低。 中国客户早就不是“有芯片就凑合用”的状态了,黄仁勋的好话,更像是想稳住这块占英伟达13%收入的市场。 面对这样的“特供品”和外部限制,中国没打算被动接受。 一方面是扎紧监管的笼子:7月刚约谈英伟达,要他们说清楚H20芯片的安全漏洞问题。 中央广电总台直接点出这芯片“不环保、不先进、更不安全”。 9月又因为反垄断调查升级,让英伟达不得不回应“愿意对话”。 这些动作不是针对企业,而是要守住数据安全和市场公平的底线。 另一方面,自主研发的步子越迈越大。 华为在全联接大会上直接甩出昇腾芯片三年路线图,2026年到2028年每年都有新品,还用“超节点+集群”的方案绕开单芯片性能限制。 英伟达的芯片像跑车跑得快,昇腾就搭物流网络,用海量节点拼出更强算力,现在已经帮百度、阿里解决了不少算力需求。 中芯国际也没闲着,每年砸七八十亿美元扩产,14nm良率快突破80%,N+1工艺也完成了客户验证。 就连阿里、腾讯这些互联网巨头,都在芯片研发上砸钱,就想把供应链的主动权攥在自己手里。 现在再回头看黄仁勋的“几纳秒”言论,它反映出了美国科技企业在政策与市场间的纠结,也反衬出中国芯片产业的清醒。 我们早就过了靠几句好话打气的阶段。 成熟制程能满足汽车电子、物联网的大部分需求,先进制程在一点点突破,生态链也在慢慢完善,2025年成熟制程自给率眼看要奔着70%去了。 其实,中国芯片产业从来没指望靠别人的夸赞过日子。 黄仁勋说得再好听,也换不来光刻机的技术,换不来成熟的生态。 但他的话里有句实话没错:中国市场很大,也很有活力。 这种活力不是靠吹捧出来的,是中芯国际的产线连轴转转出来的,是华为工程师熬夜改方案改出来的,是无数企业在成熟制程里深耕耕出来的。 比起别人的好话,埋头干出来的成果才最实在。 当昇腾芯片的集群算力追上英伟达,当中芯国际的先进制程稳定量产,当国产芯片能满足从手机到AI服务器的需求。 那时候不用谁来夸,数据自然会说话。 中国芯片的蓬勃发展,从来不是“几纳秒”的虚名,而是日复一日的实干拼出来的未来,这才是最值得骄傲的底气。 信息来源:环球时报2025-09-29发布:中国造不出AI芯片?黄仁勋:仅落后美国“几纳秒”
我们不需要黄仁勋说得我们心里挺舒服的。 9月28日,美国英伟达公司创始人兼首席
拾九观人间
2025-09-30 09:46:35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