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宁波一位21岁女孩只要上厕所就会无缘无故晕倒,短则十分钟长则半小时,然而5年

叁号知识局 2025-09-30 10:09:07

浙江宁波一位21岁女孩只要上厕所就会无缘无故晕倒,短则十分钟长则半小时,然而5年都没有查到病因,如今经过无数次的检查,医院终于确认她得的是“血管迷走神经性晕厥”,网友:突然理解有的厕所装修时,为什么放张沙发了!   麻烦看官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据瞭望东方周刊9月27日的报道,女孩21岁的花样年纪,却有一个难以启齿的毛病,整整五年时间,她每次上厕所都可能突然晕倒,短则十分钟,长则半小时。   这种无声的危险,已经困扰了她整整五年。   最初的经历发生在她十六岁那年,那是个再普通不过的晚上,她突然毫无征兆地晕倒在家里,父母吓坏了,连夜把她送到急诊。   检查结束后,她刚觉得没事,结果在急诊卫生间门口,身体再次不受控制,眼前一黑,重重摔在地上。   那一幕像是给她的人生按下了奇怪的开关,从此以后,如厕和晕厥这两个本该毫无关联的词,死死地绑在了一起。   刚开始她以为是偶然,可一次又一次的经历让她彻底绝望。   上课时,老师讲到一半,她去趟厕所,可能就倒在里面,逛街时,朋友还在外面等,她却躺在公厕的冰冷地板上,甚至在家中,家人也不敢放松,每次她进卫生间,都要竖起耳朵听动静。   久而久之,厕所不再是私密的小空间,而成了她最惧怕的“危险区”。   为了减少受伤,她想出了奇怪的办法——在马桶边常年放一张塑料小凳子。   每次如厕之前,她都会下意识地把凳子挪到身边,好像那是她的“防摔垫”。   有时候她醒来时,凳子已经翻倒,人也青一块紫一块,家里人说她晕过去的时候脸白得吓人,怎么叫都没有反应,他们甚至一度担心,她会不会就此醒不过来。   更尴尬的是,她的生活和工作都因此受到拖累,刚步入职场时,她最怕的不是加班,不是KPI,而是公司洗手间。   每次尿意上来,她都硬撑着拖到午休,怕自己在厕所里倒下被同事发现。   可越憋越难受,等到真的忍不住冲进去,放松的那一刻,往往就是眩晕袭来的时候。   有一次,她在公司厕所里整整昏迷了二十多分钟,被同事发现时躺在地上,她觉得自己丢脸到极点,甚至不敢直视同事的眼神。   对她来说,上厕所不再是生理需求,而成了一场心理折磨。   这五年间,小李跑遍了无数医院,她查过心脏彩超,怀疑过脑部问题,甚至去过泌尿科和妇科。   检查单一摞一摞,花费数不清,结果始终指向一个答案——“没毛病”。   她被告知可能是体虚,也被怀疑是低血糖,每次听完医生的推测,她只能无奈点头,然后继续在迷雾里摸索。   真正的转折发生在她去心律失常门诊复查时,医生翻阅了她厚厚的检查资料,再结合她描述的症状,提出一个新的可能——血管迷走神经性晕厥。   这个名字听起来拗口又陌生,但背后的道理其实不复杂,简单来说,人的神经系统就像一个跷跷板,交感神经让心脏保持活力,血压稳定,而迷走神经则让身体放松。   小李的问题就在于,她的迷走神经过于敏感,每逢排尿或痛经这种刺激,身体就会迅速做出过度反应,心跳骤减、血压直降,于是她毫无预兆地倒下。   为了验证这个猜想,医生安排她做了直立倾斜试验,那是一种专门诱发晕厥的检查,把人固定在一块能上下倾斜的床板上,通过角度变化和药物刺激来观察神经反应。   结果很快就显现出来,她确实属于典型的血管迷走神经性晕厥,问题终于有了答案,这意味着五年的“厕所恐惧症”并不是玄学,而是可以被科学解释的病。   确诊只是第一步,接下来的治疗更像一次命运的博弈,医生建议她接受微创手术,用导管从大腿血管进入心脏,精准锁定那条过于兴奋的神经,再用射频能量把它“调教”一下。   手术过程紧张,但结果出乎意料的顺利,手术一结束,她的心跳从五十多次回升到九十次,血压也稳稳落在正常范围。   那一刻,她终于感觉自己从阴影里被解救出来。   术后恢复顺利,小李重新学会了“自由”,她可以大口喝水,不再担心憋尿带来的风险,她可以正常进厕所,不必先挪凳子在脚边,她也不再惧怕上班途中突然倒地。   被困了五年的牢笼轰然倒塌,她终于迎来了理所当然的轻松。   医生提醒,这类病例其实并不少见,全世界每十个人里,就有一个会在人生某个阶段经历晕厥,而其中一半与血管迷走神经有关。   多数人可能只是一过性发作,很快恢复,不会像小李那样反复多年。   但正因为症状容易和“体虚”“低血糖”混淆,很多患者不得不走一段弯路。   幸运的是,如今的检查手段足够精准,直立倾斜试验就能确诊,大多数严重病例也能通过微创手术得到根治。   大家有过这样的经历吗?欢迎在评论区里分享一下。

0 阅读:84
叁号知识局

叁号知识局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