赚中国人钱毒害中国人!越南榴莲在中国曾一年狂赚30亿,但他们不好好种水果,却在果子里添加有毒物质,结果失去中国市场后,大量水果烂地里卖不出去,现在开始后悔了。 麻烦看官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越南榴莲在中国市场的故事,说起来就是一场急功近利的冒险,从登场时的光鲜亮丽到最后的狼狈收场,前后不过短短几年。 毕竟2024年8月6日,台湾食药署发布边境查验不合格食品名单显示,越南一批次鲜榴莲检出农药残留超标,后续更是连续通报越南榴莲的农药残留问题。 起初它的出场,简直像是一场狂欢,2022年中国海关放行越南榴莲,那场景就像一把钥匙开了保险柜。 中国消费者正迷恋榴莲,泰国的货价高得吓人,越南榴莲却便宜两成,口感也不赖,一夜之间成了爆款。 冷链车、专列忙得不可开交,边境口岸的仓库堆得跟小山一样。 果农兴奋地盖起新房,企业的订单排得密密麻麻,几乎人人觉得这是天降的“摇钱树”。 到2023年,出口额直接冲到三十亿美元,其中九成都卖到了中国,那股劲头,简直像坐上了火箭。 可这份“黄金时代”来得太快,问题也被迅速放大,为了多收几茬,多赚几个钱,不少果农开始“猛药下田”。 化肥撒得不要命,尤其是含镉量高的进口肥料,长出来的果子看着光鲜,却暗藏重金属超标的隐患。 榴莲皮子要亮,就偷偷染色,果子要快熟,就直接催熟,结果果肉硬得像石头,香味寡淡,根本不比正经树熟的榴莲。 更糟的是,监管环节早就千疮百孔,原本要有备案才能出口,可有些果园直接造假编码,走个过场就能出货,甚至有人收了好处费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靠这样的套路把货砸向中国市场,看似聪明,实则埋下了炸雷。 2024年这颗炸雷轰然作响,台湾和大陆的检测相继发现榴莲果肉镉超标,安全值直接翻倍。 中国海关当机立断,把抽检比例拉高,还把重金属检测加进必检项目。 一旦被查出问题,结果只有两个:退运或销毁,越南榴莲的护身符彻底失效,市场份额直线崩塌。 前四个月,出口量暴跌七成以上,货物在口岸堆积,等着检测就耽误了好几天,榴莲保质期又短,等结果出来时早烂了一半。 果农眼看着果园里的榴莲无人问津,掉在地上化成泥,雨季一来,榴莲汁顺着沟渠流进河道,把水染成褐色。 冷库闲置,运输线停摆,工人只能失业回家。 消费者的态度更直接,网上到处是吐槽:越南榴莲又硬又难吃,还不安全,原本追着买的热情一下子转成了嫌弃。 而市场从来不会空缺,老挝榴莲凭着邻国优势,大批进入中国,运输成本低,销量翻了几倍。 泰国榴莲更是老牌玩家,品质稳定,一旦竞争对手失手,它立刻收回原本丢掉的份额。 巴西榴莲虽然路远,但冷链技术一流,到货依然新鲜。 再加上中国本土海南的“树上熟”榴莲也渐渐成熟,消费者花的钱有了更多选择。 越南榴莲失去的,不只是份额,更是信任,要知道,吃榴莲本来就算奢侈消费,消费者宁愿多花点钱,也要买个放心。 等到越南意识到事情严重时,已经是亡羊补牢的阶段。 2024年5月,政府匆忙抛出《榴莲产业可持续发展计划》,暂停问题化肥的进口,建立快速检测站,还请农业专家研究如何用石灰改土、种芥菜吸镉,试图把土壤里积累的重金属慢慢“洗”出来。 企业方面则试着转产榴莲干、冰淇淋原料,甚至申请在中国建立实验室,以缩短检测时间。 可是,这些措施都治标不治本,毕竟消费者的信任不像闸门,想开就开,一次又一次的食品安全问题,让人心里打了结,再说“已经整改了”,也很难立刻赢回市场。 其实,这并不是孤例,澳大利亚苹果当年因为害虫问题,十五年才重回中国市场。 市场的规则早就写在那儿:你可以来分享红利,但必须守规矩,越南榴莲的败局,正是因为把中国市场当成了“试验田”,妄想着以次充好蒙混过关。 结果一旦被戳穿,就只能眼睁睁看着别人填补空白,哪怕后续再努力修复,消费者早已转向,恢复信任需要很长时间。 从辉煌到失落,越南榴莲的经历就像一堂生动的市场课,它提醒所有出口国:机会确实巨大,但中国市场认的只有“质量”两个字。 把品质当底线,才能长久站稳,一旦投机取巧,哪怕赚得再多,也可能在一夜之间失去一切! 大家觉得越南的榴莲还有可能重返我国市场吗?
赚中国人钱毒害中国人!越南榴莲在中国曾一年狂赚30亿,但他们不好好种水果,却在果
叁号知识局
2025-09-30 11:09:09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