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遍地英雄,是我们这个民族的模样】
(一)
秋风又拂山河至。不久前,沈阳桃仙国际机场,1500余名各界代表在此肃穆而立。
“先烈拼尽热血、保家卫国。今天请您听一听我们的威龙呼啸、看一看咱们的锦绣河山,敬礼!”空军运-20专机进入中国领空后,4架歼-20战斗机护航,并在机场上空通场,“双20”列阵长空向志愿军烈士致以崇高敬意。
时隔70余载,第十二批30位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英灵及267件遗物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
1950年深秋,中国人民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奔赴朝鲜战场保家卫国。历经两年零九个月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英勇的志愿军将士赢得战争胜利,拼来了山河无恙、家国安宁。
在这场战争中,19万7千多名中华英雄儿女献出了宝贵生命。虽然有一部分烈士的身份已得到确认,但由于战乱加上时间已久,大多数烈士的身份尚没有得到辨别,许多人甚至没有留下可供后人查证的任何有效信息。
不止在抗美援朝战场上,据不完全统计,近代以来中国共有约2000万名烈士为国捐躯,其中有姓名记载的只有196万名。这些为国牺牲英雄的名字不为人所知,但他们的感人事迹和丰功伟绩,永远不会被历史遗忘。
几十年后,人们借各种契机自发前往烈士陵园、纪念公园、革命纪念馆等地,用各种方式寄托对英烈的哀思,表达对英烈的敬意。
“没有他们的牺牲奉献,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二)
如果没有他们,今日之中国会是怎样的中国?
1900年,八国联军进攻北京城,一群一群的中国人站立两侧,揣手围观。
甲午战争中,日本战时刊物《日清战争实记》这样打量自己的对手:“有将军携带妓女的,有打着蝙蝠伞的,有带着鸟笼的……千差万别、千奇百怪。”
1914年,日本人内藤湖南在《支那论》里形容中国人:“似蚯蚓这种低级动物,把一段身子给切断了,其他部分没有感觉,仍能继续活着。”
那些叫嚣着“民主自由”的列强们从不会关心弱小者的呐喊与疾呼,也不会在意流离失所人群中传来的恸哭与悲鸣。在侵略者的眼中,几乎没有抵抗、几近麻木的中国,就是待宰的羔羊,唾手可得。
《国际歌》里有这样一句话,“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要创造人类的幸福,全靠我们自己。”所幸有这样一批人,面对生与死,面对侵略与黑暗,做出了这样的选择——
彭湃,出身工商地主家庭,却以救国救民、变革社会为己任。他到乡下宣传革命,领导农民同地主阶级作斗争。怕他“败家”,家中兄弟分产自立,彭湃就把自己分得的田契亲自送给佃户,被家里人痛呼为“祖上无德”,但却赢得了广大贫苦农民的衷心拥戴。后来不幸被捕入狱,遭受严刑拷打仍坚贞不屈,最终慷慨赴死。
缪伯英,中国共产党第一位女党员;何孟雄,中国共产党最早的党员之一。他们夫妻二人伉俪情深,以身许党,并肩战斗到生命最后一刻。1929年,在国民党特务的追捕之下,缪伯英在河边芦苇丛中躲避了一夜,身体虚弱的她被何孟雄送进医院。住院期间,缪伯英知道自己时日无多,便给深爱着的何孟雄留下绝笔:“既以身许党,应为党的事业牺牲,奈何因病行将逝世,未能战死沙场,真是恨事!孟雄,你要坚决斗争,直到胜利。”
邓玉芬,一位普普通通的母亲。为了打败日本侵略者,她先后把丈夫和5个儿子送上前线,他们全部战死沙场。解放战争时期,邓玉芬又将六儿子送到部队,儿子1947年8月在战场立功,1948年也英勇牺牲。邓玉芬被群众称为英雄母亲。
……
回望近代史册,一位位仁人志士的身影巍然屹立。即便在生命的终点,他们心中惦念的仍是国家兴亡、民族命运,脑中畅想的仍是我们的美好未来。这也就是为什么,当危险来临时,当面对生死考验时,他们没有选择苟且偷生,没有选择叛变投敌,而是毅然决然挺身而出、呐喊冲锋。
这也恰恰证明,民族尊严,只存在于奋勇抗争之上;国家独立,要靠不屈不挠来争取。像这样的奋勇和不屈,在中华大地上广泛书写着。
“胜利的时候,请你们不要忘记我们。”
(三)
前不久,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文艺晚会上,一段跨越时空的对话让无数网友泪崩。
“妈妈,他们是谁呀?”
“他们是为了我们的今天而牺牲的人”
“要是他们能看到今天该多好”
“你的眼睛替他们看见了”
“我看见了,我就知道,我们不会投降,中国,一定是中国!”
“杨靖宇伯伯,在我的家乡有一条路,叫靖宇大街,阳光透过绿叶,洒满了金色,您每天都陪着我们上学”
“孩子,朝着光,大胆走!”
如此动人的表现形式,将观众与历史的距离拉近,让我们更深刻地铭记历史,更真切地感受革命先烈的精神意志。
从战争年代走来,向复兴伟业迈进,今日之中国和平、繁荣、富强。而这般盛世,正如先烈所愿,也正在被先烈所看见。
今天——在伟大祖国76岁生日的前一天,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向人民英雄敬献花篮仪式。
有网友在社交媒体提问:“为什么选择把烈士纪念日放在国庆节的前一天?”
下面评论区有人给出了一个很形象的回答:“人们常说,每一个孩子的生日,都是母亲的“受难日”,因此每个人在庆祝自己的生日前,都应该先感恩母亲的牺牲奉献。”
一个国家又何尝不是如此?我们脚下的这片热土,我们头顶的这片晴空,无一不浸润着革命先烈的热血与忠魂,是他们在牺牲与奉献中孕育出来的。每当我们为新中国庆生时,怎么能不祭奠缅怀这些为新中国“受难”的革命先烈呢?
英烈从未走远,我们也从未忘记。新时代以来,国家以庄严、多样的方式铭记英雄、捍卫英烈:设立烈士纪念日、颁布英雄烈士保护法、完善功勋荣誉表彰制度、建设历史纪念馆、拍摄制作相关影视作品……全社会正在形成“崇尚英雄、捍卫英雄”的时代潮流、价值导向。
“很多革命先烈倒在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我们要在日出之时,对他们报以最深刻的铭记。”
(四)
如今,我们不再面临山河破碎、铁蹄践踏的困境,但新征程上,仍然有许多新的困难挑战在前方等着我们。
前些天热播的大型专题片《山河铭记》中,有一集叫作《遍地英雄》。正如这集短片的名字一样,令人欣慰的是,无数感人的英雄故事正继续在中华大地书写:在脱贫攻坚的战场,黄文秀将青春和生命献给百坭村,用脚步丈量扶贫路上的艰辛与希望;在喀喇昆仑的冰峰雪谷,卫国戍边英雄群体以身躯作界碑,用生命践行了“清澈的爱,只为中国”的铮铮誓言;在云南华坪的女子高中,张桂梅拖着病弱之躯,用教育点亮万千大山女孩的人生梦想……
伟大出自平凡,英雄来自人民。新时代的奋斗者,虽然有着不同的身份、来自不同的行业,但他们的执着、奉献与牺牲,无一不是英烈精神血脉相承的生动体现。
对历史最好的纪念,就是创造新的历史;对革命先烈最好的致敬,就是赓续他们的精神。
“成千成万的先烈,为着人民的利益,在我们的前头英勇地牺牲了,让我们高举起他们的旗帜,踏着他们的血迹前进吧!”以我热血许你黎明(钧正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