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土耳其竟然用五千人击败了志愿军几千人,还抓了几百俘虏,谁知美军知道后却破口大骂:“你们怎么把友军给杀了?”[无辜笑] 土耳其在二战中保持中立,战后急需通过军事行动提升国际地位并加入北约,朝鲜战争爆发后,土耳其政府派出5000余人的加强旅参战,这是除美英之外联合国军中规模最大的地面部队。 这支部队装备齐全,士兵体格强健且训练有素,美军第九军将其视为重要增援力量,赋予“勇敢的土耳其人”称号并配属在核心序列,军长库尔特对这支部队寄予厚望,在多个场合表示期待其战场表现。 志愿军第二次战役发起后,西线联合国军防线多处告急,土耳其旅接到命令,需要快速机动至军隅里地区填补防御缺口,部队在急行军途中遭遇一支溃散的部队,对方装备混乱、士气低落。 土军指挥官亚兹吉准将面临判断难题,中国人和韩国人在体貌特征上相似,加上双方语言完全不通,现场缺乏有效的识别手段,基于当时战场态势和对方溃败状态,亚兹吉判断这是志愿军部队,下令立即发起攻击。 土耳其士兵战斗意志顽强,除使用现代枪械外,还挥舞随身携带的传统长刀进行近距离搏杀,对方本已惊慌失措,面对突如其来的猛攻迅速崩溃,战斗结束后,土耳其旅统计战果并向上级报告。 这份战报传到美军指挥部后引发短暂的欢呼,沃克将军对土耳其旅的首战表现表示赞赏,西方媒体也迅速报道了这场“胜利”,联合国军宣传机构将此事作为士气激励的典型案例。 美军顾问带着韩语翻译抵达现场准备审讯俘虏时,真相才浮出水面,这些俘虏说的是朝鲜语,身份证件显示他们属于韩军第七师,该师刚在与志愿军38军的交战中遭受重创,大量士兵溃散逃跑,恰好与土耳其旅迎面相遇。 这起误击事件在联合国军内部引发强烈反应,美军指挥官质问土耳其旅为何攻击友军,要求其建立更严格的敌我识别程序。不过战况紧急,土耳其旅很快被派往新的战场。 11月下旬土耳其旅接到防守嘎日岭的任务,这里是重要交通枢纽,关系到整个西线防御体系的稳固,志愿军38军114师正向该方向快速推进,双方即将发生正面交锋。 11月27日夜间,气温降至零下二十多度,土耳其士兵在阵地上点燃篝火取暖,火光在夜空中格外醒目,志愿军342团侦察到这一情况后,团长孙洪道决定利用夜色发起突袭。 为避免行进时发出声响暴露目标,342团战士脱掉棉鞋,在冰雪覆盖的地面上潜行前进,经过近一小时的艰难接近,他们抵达距土军阵地数十米的位置,一枚手榴弹投入篝火堆引爆,战斗打响。 志愿军战士从多个方向同时发起冲击,土耳其士兵虽然迅速进入战斗状态并组织反击,但在志愿军的穿插分割战术下,防线被切成数段,部分土军士兵持刀发起反冲锋,展现出较强的单兵战斗素质。 但个体勇武无法弥补战术层面的劣势,志愿军指战员拥有丰富的实战经验,熟练运用夜战、近战等战术手段,嘎日岭战斗持续不到两小时即告结束,土耳其旅在该地的防御体系瓦解。 随后在阳站、瓦院等地,114师继续对土耳其旅实施打击,土军虽顽强抵抗,但始终处于被动挨打的局面,连续作战造成大量减员,部队建制混乱,通信联络中断。 到11月30日,土耳其旅已无力继续执行战斗任务,根据战后统计数据,该旅在不到三天时间里伤亡、被俘和失踪人数达3514人,占总兵力的70%以上,其中244名被俘人员被送往战俘营,在那里度过了将近三年。 这段经历成为朝鲜战争史上的特殊案例,它反映出多国联军在协同作战中面临的实际困难,包括语言障碍、识别标准不统一、战术理念差异等问题,同时也显示出志愿军在战术执行、夜间作战和近战方面的优势。 土耳其旅后期经过整补重返战场,但再未达到参战初期的规模和战斗力,这支部队在朝鲜的经历,既是其军事现代化进程中的一次实战检验,也为北约评估其军事能力提供了参考依据。 网友们感慨万千: “土耳其旅这波操作真是战场迷惑行为大赏,连自己人都打,果然是‘友军杀手’啊!” “看来战场识别太重要了,这乌龙闹得代价不小,为志愿军的战术点赞,光脚雪地行军太硬核了!” “土耳其人勇气可嘉,但现代战争光靠蛮力和长刀真的不行,还得讲战术和配合。” “美军当时估计气得吐血,猪队友带不动啊,不过志愿军确实厉害,专治各种花里胡哨。” “历史总是充满意外,这种误击事件在战争中其实不少见,但这么戏剧性的还真不多。” 大家觉得,在现代战争中如何才能有效避免这类误击事件? 官方信源:中国军网——抗美援朝历史档案
1950年土耳其竟然用五千人击败了志愿军几千人,还抓了几百俘虏,谁知美军知道后却
轩叔观察
2025-09-30 15:25:12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