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0年18岁的郭瑞兰救了八路军政委蔡永,43年后已是将军的蔡永找她报恩,一见

轩叔观察 2025-10-05 15:25:51

1940年18岁的郭瑞兰救了八路军政委蔡永,43年后已是将军的蔡永找她报恩,一见面,蔡永就激动地说:“我欠你一条命!”[无辜笑] 当时河南永城一带冰天雪地,新四军政委蔡永在一次突围战斗中腹部中弹,与部队失散,他一手捂着伤口,一手扶着树干,在雪地里踉跄前行,身后不时传来日伪军的搜捕声。 天快黑时蔡永撑到了郭草楼村,他随手敲开一户人家的门,刚想开口求救,就因失血过多倒在门槛上,开门的18岁姑娘郭瑞兰吓了一跳,但看清是八路军的装束,立即和父亲郭相山把人抬进屋,塞进里间的柴堆里。 刚安顿好院门就被砸响了,几个伪军端着枪闯进来,翻箱倒柜地找人,郭瑞兰急中生智,扑到柴堆边哭喊起来:“别进来!俺男人得了麻风病,正发病呢,会传人的!” 那个年代麻风病是最让人恐惧的传染病,几个伪军听到这话,吓得连连后退,骂骂咧咧地走了,这一招救了蔡永的命。 蔡永在郭家躲了二十多天,郭瑞兰每天天不亮就起来,把家里仅有的小米熬成粥,一勺一勺喂给他,伤口化脓时,她咬着牙用盐水帮他清洗,父女俩自己吃野菜团子,把剩下的粮食都给了这个素不相识的伤员。 伤好后蔡永归队前握着郭瑞兰的手说:“等革命胜利了,我一定回来谢你们。”郭瑞兰摆摆手:“打鬼子的都是好人,应该帮。”这一别就是43年。 这43年里蔡永从抗日战争打到解放战争,又去了朝鲜战场,1955年他被授予少将军衔,但战乱年代,郭草楼村改了名,县界也调整过,蔡永托人找了多次都没找到。 1983年秋天时任南京军区后勤部副部长的蔡永得到一条线索,永城县有个叫郭瑞兰的老太太,他立即请假,带着警卫员开车赶到永城,在乡干部帮助下,在一个偏僻的村子里找到了郭瑞兰。 两人见面时蔡永已经64岁,郭瑞兰61岁。蔡永握着恩人的手,半天说不出话,郭瑞兰也认出了他,拍着他的肩膀说:“活着就好,活着就好。” 蔡永提出给郭家盖新房,被拒绝了,他想把郭瑞兰接到南京养老,也被拒绝了,老人说:“俺救你是因为你打日本鬼子,不是图你的报答。俺在村里住惯了,哪儿也不去。” 蔡永只好尊重她的意愿,但从此每年都来探望,每次都带着粮油和钱,郭瑞兰收下粮油,钱坚决不要,两人就这样拉扯着,直到1994年郭瑞兰去世。 葬礼那天蔡永将军亲自为恩人扶棺,他在墓前站了很久,对着墓碑深深鞠躬,这份跨越半个世纪的恩情,终于有了一个告别。 这个故事里没有惊天动地的承诺,没有荣华富贵的回报,有的只是一个普通农家女在危难时刻的挺身而出,和一个军人数十年如一日的惦记,在那个年代这样的故事其实并不罕见,老百姓冒着危险保护抗日战士,战士们铭记恩情终生不忘,这就是那个年代最朴素的军民情。 网友们敬佩不已: “这位奶奶真是英雄,冒着生命危险救人,还不图回报,现在这样的人太少了。”   “知恩图报,蔡将军也是真汉子!43年都没忘记恩人,这才是真正的革命情谊。”   “看得我眼泪汪汪的,那个年代的人真的好纯粹,一句话承诺守了一辈子。”   “老太太三观太正了!‘救你是应该的’这句话分量太重了,这才是真正的善良。”   “为什么现在的电视剧拍不出这种真实感人的故事?建议拍成电影,比那些神剧强多了!”   “泪目了!这才是值得我们追捧的明星,真正的民族脊梁!”   “想想现在好多碰瓷的,真是世风日下。希望这种正能量故事能多宣传!”   您身边有没有听过或经历过这种令人动容的报恩故事?    官方信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0 阅读:29
轩叔观察

轩叔观察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