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9日,美国的商务部长卢特尼克关于台湾做了一个发言,强调台湾地区生产95%美

陈砚之 2025-09-30 19:47:17

9月29日,美国的商务部长卢特尼克关于台湾做了一个发言,强调台湾地区生产95%美国所需的芯片,对美国来说是一个严重的安全威胁,未来应该推动双方“五五开”。那么如何看待他的这个表态呢?未来真的有可能实现吗? 卢特尼克9月29日在NewsNation采访中点明,美国95%的先进芯片依赖台湾供应,这格局太脆弱了。台积电主导3纳米和5纳米制程,每天产出数万片晶圆,直接支撑美国从智能手机到国防装备的产业链。如果大陆推进统一,美国供应链中断,经济损失可能上万亿美元。他直指地缘位置是痛点,海峡宽度不过180公里,军机穿越中线频次增加,让不确定性放大。 这个担忧在美国内部站得住脚。过去十年,芯片法案注入520亿美元补贴,吸引台积电在亚利桑那建厂,但产能仅占全球5%,水资源和技工短缺拖后腿。卢特尼克提出硬目标,任期内美国本土完成40%芯片制造,整体转向美台各半模式。这延续特朗普政府的去风险策略,在美台贸易谈判中,美方加码施压,要求台湾企业转移晶圆代工和封装环节。早前拜登时期启动审查,现在特朗普团队更狠,交换关税豁免换取额外投资,如50亿美元对10%本土化比例。 从全球看,这种转移加速台湾产业外流。半导体市场规模6000亿美元,台湾占60%先进产能,2021年缺芯危机已让汽车产量降30%。产能分散到美国和日本后,台湾出口预计减10%,新竹园区就业岗位流失上万。美方优先锁定知识产权和人才,通过H-1B签证增至12万配额,吸引5000名工程师移居硅谷。台湾企业回应时提到地质挑战,亚利桑那土壤需加固防震,但短期内可能签备忘录,承诺两年内迁10%产能。 岛内反应拉锯。国民党批评方案忽略自主性,等同产业殖民,媒体头版社论热议。企业家部分视作机会,讨论联合研发,但整体担心竞争力下滑。美军部署已后移到第三岛链,台湾缓冲作用减弱,美方短期榨取价值,长远重塑布局。卢特尼克的言论像交易筹码,确保美国在关键矿物采购上占先机。 实现路径布满荆棘。美国生态链有300家供应商,光刻机重达180吨,迁移需专船协调。劳动力缺口20万,培训周期半年,亚利桑那工厂因工会延期三月。卢特尼克团队推税收抵免覆盖40%成本,基金培训3万技工,从晶圆切割到测试全覆盖。台湾先移成熟制程如28纳米,避免中断7纳米供应。专家估2028年美国份额升25%,但50%目标卡在能源瓶颈,芯片厂耗电如一座城市,德州电网超载。若未达标,美方拟加20%关税,台湾或限先进技术出口。

0 阅读:29
陈砚之

陈砚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