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史之乱”到底有多乱?一城三万百姓被吃掉,八年人口锐减三千万。 你别觉得这两组数字是夸大其词,每一个数字背后,都是《旧唐书》《新唐书》里实打实的户籍记载和史料佐证,没有半分虚构。 先说说这人口锐减三千万,不是全被战乱直接杀死,里面藏着更戳心的真相。战前天宝十四载,唐朝户籍登记约900万户、5300多万人,这是唐朝最鼎盛时的人口规模;可到了战后广德二年,户籍只剩290万户、1600多万人,算下来少了近3700万,常说的“锐减三千万”还是保守数。少的人里,一部分死在叛军的屠刀下,一部分死于战乱引发的瘟疫,更多是为了躲兵灾,拖家带口逃去深山、南方,成了没户籍的“流民”,但不管是死是逃,根源都是这场乱战。 再提那“一城3万百姓被吃掉”,说的是睢阳之战,守将是张巡、许远,这事《资治通鉴》里写得很清楚,不是主动屠杀,是真被逼到了绝境。当时叛军安庆绪派尹子奇带13万兵围睢阳,睢阳是江淮的屏障,丢了江淮,唐朝的粮道就断了,所以张巡带着几千兵死守。从757年1月守到10月,城里的粮先吃完,接着吃战马,战马吃完吃老鼠、树皮、草根,最后连弓箭上的兽筋都煮了吃,实在没的吃了,张巡才无奈提出吃百姓,先从自己的妾开始,再到士兵的家人,最后是百姓,城破时3万多百姓只剩几百人。有人骂张巡残忍,可换个角度想,他不守住睢阳,叛军南下会吃掉更多江淮百姓,这是乱世里最无奈的“以小保大”,也恰恰说明安史之乱把人逼到了连基本人性都快保不住的地步。 其实这场乱战能闹八年,根源早埋在唐玄宗后期。那时候玄宗宠着杨贵妃,把朝政丢给李林甫、杨国忠,这俩人一个“口有蜜、腹有剑”,一个专横跋扈,把朝廷搞得乌烟瘴气。更要命的是,为了防备边境,唐朝设了“节度使”,让节度使掌兵权、行政权、财权,安禄山一人就兼了范阳、平卢、河东三镇节度使,手里有15万精兵,比中央禁军还多,早有反心却没人管。755年安禄山以“讨伐杨国忠”为名起兵,一开始唐军没防备,叛军半个月就占了幽州,半年就拿下洛阳,第二年还打进了长安,玄宗带着杨贵妃、杨国忠一路逃到四川,马嵬坡下,士兵逼死杨贵妃、杀了杨国忠,朝廷都乱成这样,底层百姓的日子就更不用提了。 更让人可惜的是,安史之乱不光是杀人、吃人,还毁了唐朝的根基。战前北方是经济中心,粮多、钱多、人多,可叛军一路烧杀,洛阳、长安这些大城市被抢得一空,农田没人种,作坊没人开,北方彻底荒了;很多工匠、农民逃去南方,才慢慢把经济重心转移到南方,这一转移,就影响了此后上千年的格局。而且战后唐朝没解决节度使的问题,反而让藩镇更难管,各地节度使拥兵自重,唐朝从此由盛转衰,再也没回到天宝年间的繁华。 说到底,安史之乱的“乱”,不只是战场的乱,更是朝廷的乱、人心的乱。不是安禄山一个人能掀起这么大的浪,是唐玄宗后期的昏庸、朝廷的腐败,先把唐朝的“底子”掏空了,战乱只是把这层破败的外衣撕了下来,让千万百姓买单。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安史之乱”到底有多乱?一城三万百姓被吃掉,八年人口锐减三千万。 你别觉得这两组
谈古论今朝
2025-09-30 23:44:33
0
阅读: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