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经济完蛋了。 当地时间9月30日,美国研究机构公布的数据显示,美国消费者指数为94.2,相对于8月下降了3.6点,创下了该指数4月以来的最低水平。 足以说明民众对于未来没有信心,消费非常低迷,长此以往将可能会导致美国出现经济衰退。 要理解这组数据的分量,得先搞清楚消费者信心指数的意义。这个由世界大型企业联合会编制的指数,通过调查消费者对当前商业环境、就业市场的评价,以及对未来收入、支出的预期,来判断经济走势。 在美国这样一个消费占GDP比重高达70%的经济体里,消费者的钱包松紧和信心强弱,直接决定着经济的冷暖。 现在这个94.2的数值,已经比今年1月的109.0下降了13.6%,短短9个月时间,消费者对经济的信心几乎蒸发了七分之一。 信心下滑背后是实实在在的经济压力。密歇根大学同期发布的调查数据给出了更具体的答案:近70%的美国消费者预计未来一年通胀将超过收入增长。 这一比例比2024年9月上升了10个百分点;约65%的消费者认为未来一年失业率会上升,而今年7月这个数字还是57%,一年前更是只有35%。 这种对物价和就业的双重担忧,正在让美国人收紧钱袋子。44%的消费者主动提及高物价正在侵蚀个人财务状况,这一比例创下2024年11月以来的最高水平。 当人们开始担心下个月的账单和工作稳定性时,削减非必要开支就成了本能反应。 消费低迷的连锁反应已经开始显现。美国商务部公布的8月零售销售数据显示,除去汽车和加油站的核心零售销售额环比仅增长0.1%,远低于市场预期的0.3%。 沃尔玛、塔吉特等零售巨头在最新财报中都提到,消费者正在减少对服装、电子产品等 discretionary spending(非必需消费)的支出,转而优先保障食品、能源等生活必需品。 这种消费结构的变化直接影响企业盈利,宝洁、可口可乐等消费品公司不得不通过缩减营销预算、延缓新品上市来维持利润,而这种收缩最终会传导到就业市场。 9月美国私营部门新增就业岗位15.8万个,低于预期的17万个,其中零售、休闲酒店业的就业增长几乎停滞。 更棘手的是,当前美国经济正陷入"高通胀-紧货币-弱增长"的恶性循环。 虽然8月核心PCE价格指数环比上升0.2%,看似较前期有所缓和,但消费者对未来12个月的通胀预期仍高达5.8%,高于2024年底约5%的水平。 这种通胀黏性迫使美联储不得不维持高利率政策,目前联邦基金利率仍维持在5.25%-5.5%的区间,这是2001年以来的最高水平。 高利率不仅增加了企业的融资成本,让原本就疲软的房地产市场雪上加霜——9月美国30年期抵押贷款利率升至7.8%,导致新房销售量同比下降12%,还让消费者信贷成本飙升,信用卡平均利率突破24%,进一步抑制了消费意愿。 贸易政策的不确定性则加剧了经济的脆弱性。世界大型企业联合会的调查显示,60%的消费者在访谈中主动提及关税问题,这一比例在今年1月还只有28%。 特朗普政府重启的对华关税政策,导致从电子产品到家具等众多商品的进口成本上升,这些成本最终都转嫁到了消费者身上。 回顾历史,消费者信心指数跌破100且预期指数低于80的情况,在过去50年里只出现过8次,其中有6次随后都发生了经济衰退。最近的一次是2020年3月,当时疫情冲击下指数跌至85.7,两个月后美国经济陷入衰退。 虽然当前经济还没有出现负增长,但领先指标的恶化已经不容忽视。高盛最新发布的报告将美国未来12个月经济衰退的概率从25%上调至35%,摩根士丹利更是警告,如果消费持续低迷,第四季度GDP可能出现环比负增长。 更值得警惕的是,政府政策工具箱里的弹药已经不多。财政方面,美国联邦政府债务占GDP的比例已经超过130%,国会两党在预算问题上的分歧导致政府停摆风险频发,大规模财政刺激的空间十分有限。 货币政策方面,美联储陷入两难——继续加息可能加剧经济衰退风险,过早降息又可能让通胀反弹。 这种政策困境让市场失去了明确的预期指引,导致美股近期波动率上升,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9月下跌4.1%,创今年以来最大单月跌幅。 当然,说美国经济"完蛋了"或许有些夸张,但当前确实站在了衰退的边缘。 消费者信心的持续下滑不是偶然,而是对通胀高企、就业担忧、政策混乱的综合反应。 如果不能尽快缓解物价压力、稳定就业预期、消除贸易政策的不确定性,美国经济很可能在今年年底或明年年初陷入实质性衰退。 对于美国经济而言,现在最需要的不是粉饰太平的乐观言论,而是直面问题的政策行动,否则,94.2这个数字,可能只是衰退的开始而非结束。
中国又抛美债了!这回的持有量再次创历史新低!特朗普气急败坏的喊话称,美国政府是要
【3评论】【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