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不跟我们玩了? 很多人还以为,中美对抗,是美国唯一的战略。错了!真相是,就在刚刚,美国战争部长赫格塞斯,召集全球将领,开了一场密会,核心内容只有一个:把战略重心,从“围堵中国”,转回“保卫美国本土”! 最直观的变化是兵力调动,印太司令部首批撤返部队包括驻日海军陆战队第三远征军1.2万人,关岛“海蜂”建筑营4000人。 更关键的是装备转移:原部署在菲律宾海的“美国”号两栖攻击舰编队回调至夏威夷,12架部署在嘉手纳的F-22战机转场至阿拉斯加。这种收缩使第一岛链美军存在降至1996年以来最低水平。 军事投资重点同步调整,2026财年国防预算中,本土防空反导系统经费激增37%,太空军导弹预警卫星拨款增加52%,而“太平洋威慑倡议”预算遭削减28%。这种资源配置变化,显示美军正从力量投送型军队向国土防御型转型。 国内安全危机是首要因素,2025年上半年,美国本土遭受137次重大网络攻击,得克萨斯州电网瘫痪事件导致300万人受影响。更严重的是边境失控,美墨边境非法越境量突破250万人次,贩毒集团渗透使23个州宣布进入紧急状态。 欧洲方向出现战略降级。驻德美军从3.5万削减至2.2万,第六舰队主力撤回诺福克基地。但作为平衡,北约快速反应部队增至30万人,美国通过装备预置和训练合作维持影响力。 中东收缩更为彻底,第五舰队将波斯湾巡逻任务移交海湾合作委员会联合舰队,中央司令部前沿指挥部从卡塔尔迁至佛罗里达。这种安排既降低直接风险,又保持战略灵活性。 五角大楼《2025中国军力报告》承认遏华战略失效。报告显示,解放军火箭军导弹库存达3500枚,是美军太平洋导弹的7倍;中国造船厂年产能230万吨,是美国的20倍。这种实力对比使传统围堵失去意义。 更关键的是核均势打破。中国核弹头数量增至800枚,其中100枚为高超音速型号。北美防空司令部评估,现有反导系统对中国全面核打击的拦截率不足15%。这种恐怖平衡迫使美国重新考虑战略冒险的代价。 日本反应最为激烈,防卫省紧急修订《国家安全保障战略》,将国防预算提升至GDP的2.8%,加速发展“反击能力”。韩国则陷入战略迷茫,是否独立拥核成为总统府激烈辩论的话题。 欧洲出现离心倾向。法国推动“战略自主”加速,德国秘密与俄罗斯重启北溪-3号谈判。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紧急访美,试图挽回战略协作,但效果有限。 俄军趁机填补权力真空。太平洋舰队恢复苏联时期的越南金兰湾停泊权,战略轰炸机重启古巴航线。更关键的是能源博弈,俄罗斯以40%折扣向印度供应原油,削弱美国对印太能源市场的控制。 军事合作快速推进。俄伊签署《里海安全协定》,联合巡逻范围扩大至霍尔木兹海峡。俄朝重启铁路军事运输,朝鲜炮弹经西伯利亚大铁路直运乌克兰前线。 此次调整堪比1940年“彩虹5号计划”向“欧洲优先”战略的转变。当时美国从太平洋收缩集中应对德国,如今则是全面战略收缩。不同之处在于,这次是承认力量有限性的被动调整。 与2001年反恐战争相比,本次转向更具颠覆性,当时是扩大全球存在,现在是收缩全球存在。这种根本性变化,可能定义未来五十年的美国战略态势。 战略模糊性危机首当其冲,台湾地区防务部门评估,美军收缩可能诱发大陆采取决定性行动。南海声索国纷纷转向与中国双边谈判,美国构建的联盟体系有瓦解风险。 朝鲜重启核试验,伊朗加速铀浓缩,地区强国可能误判美国决心。这种不确定性正在制造新的安全危机。 中国保持战略定力。解放军东部战区开展“联合利剑-2025”演习,但规模控制在防御性范围。外交部重申“太平洋足够大”,暗示不追求排他性霸权。 经济合作成突破口,加速推进RCEP实施,对东盟投资新增400亿美元。这种以经促政的策略,正有效化解美国战略调整带来的压力。 2026年美军全球军演规模将缩减40%,2027年海外基地关闭计划公布,2028年新国防战略白皮书发布。这些节点将清晰勾勒战略转向的轨迹。 更实质的是装备周期,2029年哥伦比亚级核潜艇服役将决定海军战略,2030年B-21轰炸机列装影响空中威慑。这些长期项目是否会调整,值得密切关注。 美国战略重心回调,是单极世界终结的标志性事件。这既反映国力相对衰退的现实,也是应对多极化世界的理性选择。但战略收缩不等于战略退缩,美国仍将保持关键地区的介入能力,只是方式将更灵活、成本更可控。 正如一位五角大楼匿名高官所言:“我们正在学习用更聪明的方式领导世界。”这种转变的痛苦程度,将决定美国在21世纪后半叶的国际地位。 信息来源:召集全球美军将领是为了“摆拍更壮观”?美媒爆料美防长的“演讲计划”.--2025-09-28 21:20·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
美国,不跟我们玩了? 很多人还以为,中美对抗,是美国唯一的战略。错了!真相是
易云的世界
2025-10-02 16:46:00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