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知名人士在纠正“反共”立场!她说:过去国民党反共,是认为国民党比共产党好,但事实证明:打仗也打不过共产党,治国理政更是差了十万八千里! 台湾地区退役上将许历农曾发表公开信,以“一个老兵的真心话”直言“当年反共的理由早已不复存在”。 这位曾在蒋经国时期担任“总政治部主任”、负责“三民主义统一中国”论述的国民党元老,用半个多世纪的观察得出结论。 “大陆早已不是贫穷落后的国家,而是世界经济大国之一,两岸实力差距悬殊到连‘台独’分子自己都承认‘绝对办不到’。” 近年来,越来越多台湾有识之士开始反思“反共”意识形态的荒谬性。 作为经历过抗日战争和国共内战的亲历者,他见证了国民党从“反攻大陆”口号到现实溃败的全过程。 1987年开放老兵回大陆探亲时,他担任“退辅会主委”,亲眼目睹两岸同胞跨越海峡的热泪相拥。 这种历史反差让他意识到,所谓“国民党比共产党好”的政治宣传,早已被现实击得粉碎。 数据最能说明问题。1994年台湾GDP占大陆总量的45%,而到2024年这一比例已降至4.2%。 当大陆建成全球最大5G网络、高铁里程突破4.5万公里时,台湾仍在为电力供应不足和基础设施老化发愁。 台湾半导体产业虽称雄全球,但其90%的产能依赖大陆市场,2025年上半年对大陆出口额同比增长18%。 这种“经济上依赖大陆、政治上对抗大陆”的矛盾,正是民进党当局政策失败的缩影。 然而,民进党当局为维持“反共”叙事,不惜耗费巨资购买美国武器。 2025年上半年,台当局宣布将防务预算提高至6108亿元新台币,创历史新高,其中70%用于采购美国导弹和战机。 这些本应用于改善民生的资金,最终流入美国军工复合体的腰包。与此同时,台湾青年失业率连续三年超过12%,平均每8名年轻人中就有1人失业,而当局却拿不出任何有效对策。 更严重的是,“反共”意识形态正在撕裂台湾社会。 民进党通过“去中国化”教育,试图割断年轻一代与中华文化的联系,但结果却适得其反。 2025年9月民调显示,59.9%的台湾民众支持“开放交流避免战争”,近四成认为统一是大势所趋。 就连民进党内部也出现裂痕,前“行政院长”游锡堃不得不承认,“台独”在客观上“绝对办不到”。 在科技领域,两岸差距同样令人震撼。2025年大陆半导体自主率已提升至18%-26%,华为昇腾950PR芯片、阿里巴巴平头哥PPU芯片等产品性能逼近国际顶尖水平。 反观台湾,尽管台积电在先进制程领域领先,但美国正通过“芯片法案”迫使台企赴美设厂,试图将台湾半导体产业“去风险化”。 这种“技术掏空”让台湾面临“产业空心化”危机,2025年第三季度制造业PMI已连续7个月处于收缩区间。 经济上,台湾对大陆的依赖程度有增无减。2025年前8个月,两岸贸易额突破2000亿美元,大陆稳居台湾最大贸易伙伴和出口市场。 与此同时,美国对台加征的“20%+N”关税却让台湾传统产业苦不堪言,捷安特等知名企业因涉“强迫劳动”被美国海关暂扣货物。 这种“美国吃肉、台湾喝汤”的不平等关系,让越来越多台湾民众看清了“倚美抗中”的本质。 面对现实差距,越来越多台湾有识之士开始思考统一的可能性。 正如许历农在公开信中强调,统一是“中华民国宪法”一贯追求的目标,当年的“反攻大陆”与如今的“促统反独”本质上一脉相承。 这种观点得到岛内工商界的响应,台湾工业总会2025年白皮书明确提出“松绑两岸交流、开拓多元商机”,呼吁台当局放弃意识形态对抗。 大陆始终以最大诚意推动两岸和平统一。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完善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制度和政策”,为台湾同胞提供“同等待遇”。 在人工智能、量子科技等前沿领域,两岸已展开深度合作,台湾青年苏雍竣等人正与大陆团队联合开发智能机器人。 这种“科技融合”正在打破意识形态壁垒,让更多台湾青年看到统一后的发展机遇。 历史的车轮不会倒转。从许历农的“不再反共”到台湾民众的“盼交流、避战争”,从大陆的科技崛起到底层民众的现实选择,两岸统一的大势已不可阻挡。 正如许历农所说:“统一急不得,但也拖不得。” 在民族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台湾同胞不应成为被时代抛弃的旁观者。 信息:93岁台湾退役将领发公开信:“不再反共”望两岸尽快统一 环球网
台湾知名人士在纠正“反共”立场!她说:过去国民党反共,是认为国民党比共产党好,但
波览历史
2025-10-03 00:48:22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