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灿荣教授:如果中美在台海发生冲突,日本、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以色列、菲律宾,这几个国家应该会以不同的方式介入。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更多优质的内容,感谢您的支持! 日本的动作最积极,情报共享、后勤支援统统上场。表面上说是维护“印太自由航行”,实际上最怕的是能源运输线出问题。日本的石油和天然气基本都要从马六甲海峡、南海这条线上运过来,一旦出事,日本经济立马打喷嚏。 所以,日本才会把自卫队一步步推到前线,虽然嘴上还说“专守防卫”,但心里盘算的是:只要能保证海上能源线畅通,哪怕出点钱、出点后勤支援也值得。 菲律宾的介入方式更简单粗暴——直接开放军事基地给美军用,甚至允许美军修建设施。目的也不复杂:想借美国的力量在南海多捞点便宜,比如加强在南海的存在感、搞点油气勘探,甚至借机对中国喊话。 问题是,菲律宾自己的军力非常有限,主要就是提供地盘和后勤,真要打仗,靠的还是美军。说白了,菲律宾想当“地缘政治的杠杆”,但能不能杠动中国,是另一回事。 澳大利亚、英国这种“隔着几片海”的国家也来凑热闹。澳洲有奥库斯联盟,要搞核潜艇计划,就是想证明自己在地区安全里有话语权;英国派个航母来晃一晃,就是要告诉世界:“我们老牌帝国还没退休。” 但问题是,他们离得太远,补给线又长,兵力也不多,这种远程助阵更多是“表态”而不是实打实的威慑。真要长期耗下去,澳英也得掂量掂量自家钱包和民意。 以色列主要卖点是技术,比如导弹防御、电子战系统,派兵就算了,他们有自己的中东麻烦要处理。加拿大就更佛系了,偶尔派个军舰晃一圈,更多是刷存在感,让美国知道“我们还在朋友圈里”。 表面上看,美国把一堆盟友拉到南海、西太拼成了一个“朋友圈”,但仔细一看,这朋友圈不是铁板一块,而是“各怀鬼胎”。 这种情况下,别说形成“统一战线”,能不能长期坚持同一立场都要打个问号。一旦局势升级,谁先撤、谁硬扛、谁继续装样子,这可不好说。 跟这些跨洋赶来的国家相比,中国在地理上就赢在起跑线。兵力投送和后勤补给都近得多,作战节奏可以自己掌握,不用像美英澳一样每天计算油料够不够、航母是不是要回家维护。 再加上中国在周边有成熟的港口、机场和陆基设施,这意味着一旦出现局部摩擦,中国可以迅速反应,把对手拖进持久战,对外部势力来说,消耗会成倍增加。 说到底,这场博弈不光比军力,还比耐力。美国确实有全球动员盟友的能力,但这套盟友体系协调难度大、持续性也存疑。谁能在长期对抗中保持主动,谁就更有底气。 对中国来说,除了巩固军力优势,还得把外交、经济布局搞扎实,把周边国家的顾虑降到最低,让他们不愿意轻易被美国拉走。只有这样,才能把外部干预的影响降到最低。 这场多国介入的博弈,说白了就是一场拉锯战。美国想用“朋友圈外交”来给中国施压,但这帮朋友里有的是真心、有的是客串,能不能长期保持一致是个大问号。而中国有天然的地缘优势,只要稳住节奏,就不怕被人牵着鼻子走。 信息来源:政委点金--金灿荣:如果中美在台海打仗,谁会选边站?
墙倒众人推,印度这次是真没统战价值了,联合国第80届大会上,土耳其、沙特、马来西
【3评论】【1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