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特使凯洛格说:   “普京无法战胜乌克兰,他压根就没这本事。我和华盛顿的高

天天纪闻 2025-10-03 11:46:45

乌克兰特使凯洛格说:   “普京无法战胜乌克兰,他压根就没这本事。我和华盛顿的高层领导人交谈时,他们正好问到这个问题:俄罗斯能打赢乌克兰战争吗?我说,不,绝对不可能。他快速进攻未成功,战事一拖就是三年,耗费了大量人力财力,还想赢得战争,简直是异想天开。”   这番话听起来斩钉截铁,但如果结合2025年的战场实际和大国博弈态势,就会发现其中既有基于事实的判断,更有服务于美国利益的战略考量。   凯洛格强调俄罗斯"快速进攻未成功,战事一拖就是三年",这确实是不争的事实。   从2022年2月到2025年10月,这场战争已经持续了44个月,远超莫斯科最初的预期。   俄罗斯2025年的国防预算飙升至13.5万亿卢布,较2024年增长近30%,占GDP比重接近4%,这种高强度的军费投入确实让其财政压力倍增。   能源出口作为俄罗斯经济的"命根子",也因美欧制裁遭遇重创,乌拉尔原油价格比国际基准价低10美元,亚洲市场的依赖又因中印采购调整而出现变数,外汇储备波动和卢布汇率压力让莫斯科的日子并不好过。这些现实困境,成了凯洛格言论最直接的事实支撑。   但凯洛格刻意回避了一个关键前提:乌克兰之所以能支撑到现在,完全依赖美国及其北约盟友的持续输血。从2022年到2025年,美国对乌援助总额已超千亿美元,欧盟第19轮对俄制裁更是加码到禁止液化天然气进口和加密货币交易。   没有这些外部支持,乌克兰恐怕难以维持长期战事。凯洛格作为乌克兰特使,其言论天然带有鼓舞士气的宣传性质,他把"战场僵持"包装成"俄罗斯无法取胜",却对乌克兰反攻乏力、兵源不足的现实轻描淡写。   这种选择性叙事,本质上是为了向美国国内证明援乌政策的合理性。   从美国的战略利益来看,凯洛格的言论更是精准踩在了华盛顿的节奏上。   美国通过这场战争实现了多重目标:既削弱了长期竞争对手俄罗斯,又巩固了北约同盟的凝聚力,还借机向欧洲兜售了大量能源和武器。   2025年1月美国升级对俄能源制裁,针对183艘"影子船队"油轮,就是要卡住俄罗斯的经济命脉。凯洛格强调"普京没本事战胜乌克兰",既是对乌克兰的承诺,也是对俄罗斯的心理施压,企图迫使莫斯科在谈判桌上让步。   但这种表态忽略了俄罗斯的战略韧性——即便面临重重制裁,普京政府仍将国家安全和国防开支列为预算优先项,2025-2027年的预算规划显示其已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   更值得玩味的是,凯洛格的言论巧妙地掩盖了美国在这场战争中的矛盾心态。一方面,美国希望通过乌克兰消耗俄罗斯;另一方面,又担心战事升级引发直接冲突,更害怕过度援助导致国内舆论反弹。   2025年印度因美国关税压力减少俄油进口,中国则调整为以管道运输为主,这些变化让俄罗斯能源出口虽有阵痛但未致崩溃。   而欧盟内部对制裁的分歧也日益明显,第19轮制裁草案在成员国间的批准进程并不顺利。这些变量都让凯洛格的"绝对不可能取胜"显得过于绝对。   客观来看,当前战局更像是一场考验双方耐力的消耗战。俄罗斯虽然失去了快速取胜的机会,但通过收缩战线、强化军工生产和能源外交,仍保持着战场主动权;   乌克兰虽有西方支持,但反攻缺乏突破性进展,国内经济和社会承受着巨大压力。   凯洛格的言论从美国立场出发,服务于特定的战略需求,这无可厚非,但将复杂的战争态势简化为"普京没本事",显然低估了俄罗斯的战略动员能力,也忽视了战争背后更深刻的大国博弈逻辑。   说到底,凯洛格的话更像是一种政治表态而非纯粹的军事判断。在2025年的时间节点上,俄乌战争的走向不仅取决于战场胜负,更取决于美国国内政治周期、欧洲的团结程度以及全球能源格局的变化。   与其说凯洛格在陈述事实,不如说他在构建一种符合美国利益的叙事——这种叙事既为继续援乌提供理由,也为未来可能的谈判预留空间。   但战争的残酷现实往往比政治修辞更复杂,无论凯洛格如何强调"不可能",这场已经持续三年多的冲突,终究要靠实力和谈判桌来结束,而非单纯的口号式宣言。

0 阅读:332

评论列表

用户11xxx05

用户11xxx05

1
2025-10-03 14:28

那就是战不胜,美国在越南都打不赢俄罗斯凭啥能打赢呢

猜你喜欢

天天纪闻

天天纪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