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打一耙!华尔街日报10月3日报道:“美国农户正迎来史上最大规模的丰收之一,中国

不简单的幸福 2025-10-04 12:27:13

倒打一耙!华尔街日报10月3日报道:“美国农户正迎来史上最大规模的丰收之一,中国方面却暂停了对美国大豆的采购。 据透露,特朗普政府正权衡为农户提供至少100亿美元的援助。美中定于未来几周在韩国会晤,一位官员透露,若与中方达成大豆采购协议,援助农户的计划或将有变。” 这场景难免让人发问:所谓的“丰收奇迹”,是不是早被产能过剩的隐忧埋下伏笔?美国大豆出口量占总产量的半壁江山,中国曾是吞下六成份额的头号买家,这样的供需格局本是天作之合。 如今大仓里堆满新收的大豆,却没了中国这个“接盘侠”,价格应声暴跌,农户们丰收的喜悦瞬间变成“卖粮难”的焦虑。明尼苏达州大豆种植者协会主席达林·约翰逊四代务农,如今却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 “就算达成协议,也赶不上今年收获季了,大豆过剩的影响可能是毁灭性的。” 这哪是丰收,分明是“天时”败给“人祸”的闹剧。让人想起此前特朗普的豪言壮语:“他们有一些底牌,但我们有惊人的好牌。 我不想打这些牌。如果我打了,那会毁灭它们,我不会打那些牌。” 如今大豆堆成山却卖不出去,那些“惊人好牌”怎么不见踪影?难道真是“此地无银三百两”? 要知道,贸易战的导火索本就是美国主动点燃的,中国从来不是求战方,暂停大豆采购不过是必要的反制手段。可特朗普口中能“毁灭”的牌,为何迟迟不肯打出? 答案再明显不过——要么是压根没牌,纯粹虚张声势;要么是清楚这牌一旦甩出,先伤的是自家根基。美国农业早已深度绑定国际市场,尤其是对中国市场的依赖早已深入骨髓。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起,正是中国的巨大需求帮美国解决了大豆产能过剩的难题,这份信任关系花了数十年才建立起来。如今特朗普政府一声令下挑起贸易战,不仅让美国大豆失去了核心市场,还让竞争对手趁机抢滩。 巴西火速建立专属大豆供应链,阿根廷干脆宣布大豆出口税归零,这些国家正忙着填补美国留下的市场空白。《经济学人》查遍近30年数据发现,这是中方首次长时间未采购美国大豆,而美国大豆在中国进口中的占比已从40%跌至18%,这样的损失岂是100亿美元援助能弥补的? 更讽刺的是,白宫开出的援助支票本身就充满猫腻。回顾此前的农业补贴,280亿美元的巨款有一半落入了前10%的大型农场主口袋,有家密苏里州的大豆企业单家就拿了280万美元,而80%的普通农户平均分到的补贴不足5000美元。 这种“肥了大户、亏了小户”的补贴模式,不仅在国内引发不满,还在WTO遭到澳大利亚等国质疑,被指扭曲全球市场。堪萨斯参议员杰瑞·莫兰直言不讳:“没看到任何援助落地的证据,农民要的是市场,不是补偿。” 这话戳破了本质——补贴只是权宜之计,失去的市场才是致命伤。特朗普或许终于意识到,所谓的“好牌”不过是自欺欺人的假象。美国农业机械和化肥大量依赖进口,贸易战推高了种地成本。 出口受阻又导致农产品价格暴跌,农户陷入“支出创纪录、收入拦腰斩”的困境。密苏里州共和党众议员马克·阿尔福德都承认,选区内农民丰收了玉米,却因成本高、售价低只能勉强维持。 这种“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局面,哪里是“毁灭中国”,分明是在折腾自家百姓。那些曾力挺特朗普的农业游说团体,如今也纷纷抱怨关税政策是“罪魁祸首”,农民的抗议声此起彼伏,这张“政治牌”显然已经打砸了。 即将在韩国举行的美中会晤,成了化解危机的唯一窗口。对美国农户来说,他们最盼的不是政府的援助支票,而是重启通往中国市场的大门。 对特朗普政府而言,这或许是认清现实的机会——国际贸易从来不是零和博弈,所谓的“好牌”在相互依存的经济格局面前不堪一击。中国从不畏惧反制,但也始终敞开谈判的大门,毕竟合作共赢才是人心所向。 这场大豆危机给所有人上了生动一课:贸易战没有赢家,恃强凌弱终会反噬自身。特朗普口中的“惊人好牌”没能拯救美国农户,反而让丰收季变成了愁收季。 100亿美元的援助治标不治本,唯有回到对话谈判的轨道,重建互信的贸易关系,才能让美国大豆真正找到出路。毕竟,在全球化的今天,“独行快,众行远”的道理,远比虚张声势的狠话更管用。

0 阅读:0
不简单的幸福

不简单的幸福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