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将印度药品的进口关税从30%降至0%,分明就是和美国对着干,因为特朗普才刚刚

晓绿聊趣事 2025-10-04 12:43:05

中国将印度药品的进口关税从30%降至0%,分明就是和美国对着干,因为特朗普才刚刚宣布对美国的进口药品征收100%的关税,中国反向操作,让美国政府有苦说不出,眼睁睁地看着中国市场而不得入。

 

毕竟特朗普刚在社交媒体上放话,要对进口专利药和品牌药加征100%的关税,算盘打得噼里啪啦响,想逼着制药企业把生产线迁回美国。

 

两相对比,一边是关门打狗式的加税,一边是敞开门迎客的零关税,反差大得刺眼。印度媒体直接喊出这是对美国的“战略反击”,这话虽带点夸张,却也戳中了些门道。

 

美国那波关税看似来势汹汹,实则早留了后手。白宫很快就补了一句,已签贸易协定的国家能豁免,欧盟、日本这些盟友直接被摘了出去。

 

明眼人都能看出来,这税刀主要针对的是没在贸易上“听话”的国家。可他们没算到,中国根本不吃这一套,反而直接拉来印度补位。

 

印度制药业这下真是捡到了天上掉的馅饼。要知道印度每年往美国卖的药基本不交税,美国突然要加税,他们的仿制药企业先慌了神。

 

那些药本来就靠低价走量,利润率薄得像纸,哪扛得住100%的关税成本。中国这时候敞开市场,等于给他们指了条新活路。

 

印度媒体喊着“前所未有的机会”绝非空穴来风。瑞迪博士实验室的普拉萨德早就说过,印度制药业困在仿制药里打转,成功案例少得可怜。

 

中国市场的吸引力摆在那儿,光这几年持续降税就看得出来,抗癌药、罕见病药一进医保,价格能直接砍半还多。

 

但把中国这步棋单纯看成反制美国,就想得太浅了。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每年调税都有章法,2018年就开始取消抗癌药关税,2025年还新增了CAR-T疗法用的病毒载体等零关税品种。

 

这背后的核心逻辑一直没变,就是保障民生需求,让患者用上更便宜的好药。印度药以仿制药见长,正好能补国内市场的短板。

 

有人觉得中国自己的生物医药已经很强了,没必要引进印度药。这话只说对了一半。

 

中国这些年确实在创新药上发力迅猛,2022到2024年就新增了4100多种新药,肿瘤学领域更是站稳了脚跟。美国大药企采购的试验阶段分子,近三分之一都来自中国。

 

但再强的产业也需要外部活水,印度药的性价比能倒逼国内市场更高效,最终受益的还是普通患者。

 

印度媒体畅想的“新的世界秩序”可能有点远,但全球医药贸易的风向确实在变。以前欧美药企握着定价权说了算,现在中国市场的分量越来越重。

 

中国连续多年降低药品关税,从抗癌药原料到外科植入器械,覆盖面不断扩大,这本身就是在重塑贸易规则。

 

美国想靠关税把产业拽回本土,根本没算清全球产业链的账。印度药企依赖的原料药,不少都来自中国。

 

中国这边零关税开门,印度药能更顺畅地进来;反过来,印度药企也得从中国采购原料,形成的是互相依存的循环。

 

特朗普的关税大棒砸下来,最先疼的是美国本土患者。美国药价本来就高得离谱,加税后成本必然转嫁给消费者。

 

中国却借着这个机会优化供给,既满足了民生,又拓展了贸易伙伴,这操作比单纯的“对着干”高明多了。

 

印度药企想抓住这个机会,也没那么容易。中国市场的监管门槛不低,临床试验审批速度快但标准一点不含糊。

 

普华永道的苏杰·谢蒂就说过,中国能快速招募患者完成试验,还能及早甄别无效药物节省成本,这是印度目前比不了的。

 

印度药企得先过了质量和合规这关,才能真正吃下这块蛋糕。

 

这事儿最妙的地方在于,中国压根没把自己放在“跟美国较劲”的框架里。政策调整始终围着民生和产业转,却无意间搅动了全球医药贸易的格局。

 

美国想靠关税搞单边施压,中国却用开放搭建多边合作的台子。一堵一疏之间,高下立判。

 

印度媒体的兴奋不难理解,他们的药企终于有机会叩开全球最大的医药市场之一。但他们更该看清,中国的零关税不是单纯的“反击工具”,而是长期开放战略的一环。

 

从2018年取消28项药品关税,到2025年扩大零关税范围,中国一直在用行动证明,开放不是应对外部压力的权宜之计。

 

特朗普的100%关税像个情绪化的拳头,打出去却没伤到对手,反而暴露了自身的短板。中国的零关税则像精准的落子,既盘活了市场,又稳住了民生。

 

全球医药贸易的转变确实在发生,但不是因为谁的“反击”更狠,而是因为开放共赢的逻辑越来越有生命力。

 

印度药企若能抓住机会,中国患者能用上更便宜的药,这才是这波关税调整最实在的意义。那些喊着“对着干”的声音,其实都没看懂这步棋的真正落点。

 

0 阅读:98

猜你喜欢

晓绿聊趣事

晓绿聊趣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