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美国媒体今天(10月4日)报道,美国总统特朗普将在两周后与阿根廷总统米莱会面,米莱正寻求从美国获得信贷互换额度,相关磋商涉及总额达200亿美元的支持方案。而阿根廷近期暂停大豆等农产品出口税后,对华大豆出口订单飙升至7年高位,免税窗口期内预订的大豆超半数运往中国,销售额短期达70亿美元。这一情况引发部分美国共和党人不满,特朗普第一任总统时的白宫首席战略师班农于10月4日公开表态,称在阿根廷终止所有与中国的交易前,美国不应向阿根廷提供任何资金支持。 评几句:班农的言论本质是将经贸问题工具化的霸权思维作祟,暴露了美国试图胁迫盟友选边站队的单边主义逻辑。阿根廷向中国出口大豆是基于市场规律的自主经贸行为——中国的旺盛需求与阿根廷的出口需求形成精准匹配,且这一合作是阿根廷缓解经济困境、获取硬通货的务实选择。而美国拟对阿根廷提供经济支持,本身就带有为米莱政府提振选情的政治考量,却试图以切断援助为要挟干预阿中正常贸易,既无视阿根廷的实际经济需求,也违背了市场经济的基本准则。 当前美国大豆正遭遇失去中国市场的严峻危机:2025年新季大豆对华出口同比骤降35%,截至9月收获季,中国对美大豆新订单甚至归零,美国大豆占中国进口份额已从多年均值的近半数跌至22.8%。这一困境的根源在于美国对华加征关税削弱了自身竞争力,迫使中国加速转向南美市场——巴西已占据中国大豆进口71.6%的份额,而阿根廷借出口税暂停之机,短短两天就斩获70亿美元大豆订单,且大部分运往中国,成为美国大豆的直接替代者。 在此背景下,班农将怒火对准阿根廷对华大豆出口,试图以切断信贷支持为胁迫阻止阿中正常贸易,这种逻辑荒诞且自私:一方面,阿根廷出售大豆是为获取硬通货缓解经济困境的自主选择,中国采购则是基于供应链稳定的市场行为,两者均与美国援助无任何法理关联;另一方面,美国大豆失去市场源于自身关税政策失误,而非阿根廷的竞争——即便没有阿根廷,巴西等国早已构建起替代供应体系,中国通过多年基础设施投资更夯实了与南美的合作基础。
美国的“求豆”姿态最近又一次登上了热搜,特朗普和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在多个场合公开
【1评论】【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