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正式向美国提议,如果能放松对伊朗、委内瑞拉的石油制裁,印度将大幅削减从俄罗斯进口的原油。不难看出,这样既能缓解美国对印俄能源合作的施压,又为印度开辟多元化的低价油源,还可能搅动全球石油贸易的流向。 2022年俄乌冲突爆发后,美国对俄实施能源禁运,国际油价应声飙涨,印度却抓住机会以折扣价大量购入俄油。数据显示,2024年印度从俄罗斯进口的原油占比一度突破35%,每桶价格比沙特原油低近10美元。 这种"低价扫货"模式让印度炼油企业赚得盆满钵满,却也招致美国不满——特朗普政府多次以"间接支持俄罗斯"为由,将印度输美商品关税从25%提升至50%。 压力在2025年8月达到顶峰。美国财政部以"违反制裁规定"为由,冻结了印度三家国有炼油企业的美元结算账户,导致这些企业被迫暂停俄油现货采购。 但印度并未屈服,转而通过"船对船"转运方式维持供应,甚至将部分俄油混入"不明来源"油轮躲避监管。这种"技术性合规"让美国既愤怒又无奈,因为强行切断俄油将直接冲击印度90%依赖进口的能源体系。 印度抛出的替代方案直指美国软肋:若允许进口伊朗和委内瑞拉原油,既能填补俄油缺口,又能维持炼油厂对重质酸油的特殊需求。 以信实工业公司为例,其炼油装置专为处理伊朗和委内瑞拉的重质原油设计,若改炼美国轻质原油,仅设备改造费用就需15亿美元,还需停产半年。这种技术依赖使印度在谈判中占据道义制高点——"不是我们不想买美国油,而是你们的油我们炼不了"。 美国的困境在于制裁政策的矛盾性。解除伊朗制裁需国会批准,而重新谈判伊核协议已停滞一年;对委内瑞拉松绑则可能助长马杜罗政府,这在选举年将损失关键选票。 更棘手的是,美国原油出口能力已接近极限——2025年日产量达1310万桶创历史新高,但出口码头装船能力饱和,若要满足印度额外需求,需耗时18个月扩建基础设施。 印度准备的"后手"更具威慑力。9月天津上合组织峰会期间,中印已达成人民币-卢比本币结算原油试点,首批100万吨俄油将于10月完成交付。 这种"去美元化"交易模式若推广,将直接动摇石油美元体系。与此同时,印度炼油协会放出风声:若美方坚持"俄油减、伊委不松",10月将把俄油进口量重新拉回40%。这种"以数据说话"的策略,让华盛顿意识到谁才是真正的甲方。 全球市场已感受到这场博弈的涟漪效应。国际能源署6月报告显示,全球备用石油产能仅剩210万桶/日,其中70%集中在沙特和阿联酋。 若俄罗斯、伊朗、委内瑞拉三大产油国同时被排除在市场外,布伦特原油价格可能突破120美元/桶。高盛已将四季度油价预测从86美元上调至97美元,印度财政部则悄悄将2026财年原油均价预算从77美元提至92美元。 这场能源拉锯战的核心,是发展中国家在大国博弈中争取战略自主权的缩影。印度用行动证明:当制裁成为政治工具时,被制裁者也能通过市场规则反制。 美国若继续坚持"非此即彼"的零和思维,可能迫使更多国家走向能源多元化道路。当印度代表团离开华盛顿时,他们带走的不仅是谈判条件,更是一张写满全球能源市场变革可能性的清单——这张清单的最终走向,或许将由11月APEC峰会上的新一轮较量决定。 这场能源博弈中,您认为哪个国家的策略更具长远眼光?印度能否真正打破美俄能源三角的束缚?欢迎在评论区分享您的观点。
印度正式向美国提议,如果能放松对伊朗、委内瑞拉的石油制裁,印度将大幅削减从俄罗斯
静雅书声破卷绵
2025-10-04 16:08:39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