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说国运来了谁都挡不住,新能源汽车普及之后,国内又出现了一个新的行业,那就是AI。 尽管AI并不是我国先提出来的,但我国现在的AI发展已相当不错,而AI的发展,又直接促进了智能驾驶的迅速进步。
所以车企之间的竞争也不再是什么传统三大件或者是彩电冰箱,大沙发,而是要看谁的智能驾驶做的最为出色。 让车辆自己开,车主只需输入目的地,到站之后就可自动泊车,这就是自动驾驶系统一直都想达到的效果,而现在,20万左右的车型都已经可搭载。 现在大量新势力已将智驾视为核心技术王牌,纷纷推出自家自研系统,如比亚迪天神之眼,蔚来nad以及华为系列之类,可谓百花齐放。
可是智驾系统真的像宣传中说的那样,什么所谓的城市高阶智驾,使用起来的体验到底怎么样? 如果是高速智驾,相对来说还算简单些。高速路况没那么复杂,算法容易处理。可10次事故9次快,一旦时速超过100km,任何突发状况都可能导致严重后果。 更需要注意的是,绝大多数智驾系统特别会甩锅,事故前几秒会自动退出智驾,秒变驾驶员接管,这明显是规避责任,却将驾驶员置于危险境地。
至于说城市智驾面临的挑战更大,城市道路复杂,十字路口,红绿灯,行人,电动车甚至动物,各种复杂因素交织,对智驾系统带来了超高的要求。 绝大多数智驾品牌都以行人为优先,检测到1.5m内有行人便会自动刹停,从安全角度上看没问题,可实际却容易出现尴尬。对方也想让行,也不敢走,最后大家大眼瞪小眼,都别走。 变道策略也非常笨拙,系统接到指令后便立刻执行,不顾后方车流速度,经常强行变道逼停他人或者被正常行驶车辆阻断。
这也就是为什么国家开始给智能驾驶系统降温,若再不降温,就凭车企这些宣传的劲头,估计“L4级别”的智能驾驶系统都该出来了。 智驾说白了,就是辅助驾驶系统,技术远远没达到真正无人驾驶水平,去年出现的涉及智能驾驶的交通事故中,城市道路占比超65%,人工接管率居高不下。
而这一切,是因为人工AI还没有发展到足以完全模拟人脑的地步,以我们大力发展电力产业。有了丰富的电力资源后,就会给AI与无限的未来,或许再过10年20年,真正的城市智驾将不再是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