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将迎来史上首位女首相:人称“女版安倍”,多次抹黑中国,几乎年年参拜靖国神社 高市早苗这名字最近刷屏了,日本自民党总裁选举刚落幕,她以185票对156票干掉小泉进次郎,当上第29任总裁。这下子,日本政坛要变天了,她64岁,极可能在10月15日的国会首相指名选举中上位,成为日本历史上头一个女首相。想想看,日本从明治维新到现在,首相换了60多任,全是男人,这次终于轮到女性,但这个人可不是随便选的,她是铁杆保守派,右翼标签贴得死死的。她的崛起不是天上掉馅饼,而是一步步从基层爬上来的,背景说白了就是草根逆袭,但这逆袭里藏着不少日本右翼的味道。 先说说她的来头吧。高市早苗1961年3月7日出生在奈良县奈良市,那地方古都气息浓,但她家是普通双职工家庭,爸在丰田汽车关联公司上班,妈在县警署干文职。家里没啥政治资源,她小时候就得面对现实,考不上私立名校,只能去公立高中混。高考勉强进了神户大学经营学部,主修商业管理,毕业后没直接从政,而是进了松下政经塾,那是个培养政治人才的培训班,她在那儿学了两年,讨论政策到半夜。1987年,她跑去美国,在国会山庄给民主党女议员帕特·施罗德当助理,帮着整理立法报告,接触了不少华盛顿的政界门道。回国后,她转战媒体圈,1989年进电视台当立法助理,分析国会动态,还在1992年帮着搞关西高清电视联盟,推动数字广播标准。这些经历让她积累了人脉,但真正入行还是1993年,她以独立候选人身份在奈良选区拼众议院议员,那年32岁,拉票时挨家挨户听农民抱怨农业补贴,靠着微弱优势赢了。1994年加入自由党,1996年再选上后,跟党合并进新进党,1998年又跳槽自民党,从此扎根保守阵营。 她的政治路子跟安倍晋三绑得紧,很多人叫她“女版安倍”,不是白叫的。安倍2006年第一次组阁,她就当上总务大臣政务官,负责少子化对策。2012年安倍卷土重来,她升内阁府特命担当大臣,继续推家庭政策。安倍在位时,她是清和政策研究会(安倍派)的核心,帮着出谋划策安倍经济学和修宪。安倍2022年遇刺后,她公开缅怀,强调要继承他的遗产,包括修改和平宪法、加大国防预算。这些年,她当过经济产业副大臣、总务大臣、经济安全保障担当大臣,每次上台都推右翼议程,比如2014年总务大臣时,搞广播改革,限制外国媒体;2022年经济安全保障大臣时,修订供应链审查法,针对中国企业下手。她的政策底色就是右倾,否认侵略历史,强化军事化,这在日本战后和平框架下,等于在拆台。安倍的影子在她身上重叠,她自己也承认,受英国撒切尔夫人影响,想当“铁娘子”,但这铁杆作风在日本政坛,更多是右翼的标配。 说到她为什么被贴上“多次抹黑中国”的标签,那得从她的对华立场说起。高市早苗从政以来,对中国态度一直硬邦邦的,言论里满是威胁渲染和价值观对立。2013年当内阁官房副长官,她在国会指责中国东海活动破坏区域秩序,特别点名钓鱼岛问题。2021年总务大臣时,她警告中国科技企业带情报风险,要日本公司断链。2023年在智库会上,她列数据说中国扩张威胁日本主权,呼吁加监视系统。2024年推经济安全法修订,重点审查中国投资。这些不是偶尔说说,她把经济安全跟对华遏制捆绑,主张提高防卫开支、强化日美同盟来“制衡中国”。日本企业界对中日贸易额超3000亿美元的现实捏把汗,她却忽略了经济融合的深度,政治口号喊得响,但落地就是企业叫苦。她的强硬不是战略深谋,更多是转移国内矛盾的招数,在亚太这锅粥里搅和,等于给冷战旧戏码加料。中国外交部回应过,希望日本恪守四个政治文件原则,别在台湾问题上乱来。她还说过“台湾有事就是日本有事”,这不光是嘴上说说,还推动日本防卫省内部讨论“台湾有事”方案,跟右翼民粹党合作,扩大联合执政。这些表态让中日关系雪上加霜,她上台后,北京肯定得盯着,处理不好,经济合作就得打折扣。 再看靖国神社那事儿,高市早苗几乎年年去,成了她的“年度任务”。从2013年起,她在内阁大臣身份下,春分、秋祭、端午、夏祭啥时候都去,最近一次是2025年8月15日,日本战败日,她又低调现身。这神社供着甲级战犯,参拜等于在历史伤口上撒盐,中韩两国每次都抗议。她辩称是私人自由,祭奠阵亡者,但政治人物的私人事儿从来不是真空的,这摆明是向国内右翼势力表忠心。安倍时代,她跟风参拜,现在自己上位,记者会上被问会不会继续,她只说“将适时妥善判断”,没明确表态。但以她的作风,估计不会停,首相后去一次,国际风波就得起。她这历史修正主义倾向,巩固了基本盘,但年轻日本人对历史淡漠,对经济焦虑大,这张保守牌玩过头,容易激化社会裂痕。日本老龄化严重,经济停滞,她光顾着历史秀,民生危机怎么办?
刷到一位日本学者的视频,瞬间让人脊背发凉。他说,全日本人都被教科书告知“二战败于
【1评论】【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