歼35战机被西亚各国盯上了! 埃及、土耳其、印尼等国,都在盯着可汗战机,希望可汗战机能从歼35战机那里,偷一点技术到可汗战机的存储之上,这群小偷全都在赌巴基斯坦,能从大国拿到相关技术和生产线! 歼-35作为中国新一代舰载隐身战机,吸引人的不光是它的外形和隐身能力,更是它背后那套完整的航空技术体系,从有源相控阵雷达、先进航电系统,到发动机的适配能力。 对长期依赖美俄装备的许多西亚国家来说,歼-35代表着一个诱人的可能,一套“非西方标准”的高性能战机方案,具体来说,它的吸引力来自三个方面。 能规避制裁风险,比如土耳其,因为买了俄制S-400,就被美国踢出了F-35项目,急需寻找替代方案。 性价比高,中国战机的价格通常只有西方同代产品的六七成,而且还更愿意谈技术转让。 合作空间大,对于想发展本土航空工业的国家如埃及、印尼,歼-35的模块化设计给了它们“边学边做”的机会。 大家之所以猜测巴基斯坦的“可汗”战机(注,这里指的是巴方AZM项目,非官方命名)可能成为技术转移的桥梁,主要是基于以下几点。 中巴合作有深厚基础,从“枭龙”到歼-10CE,巴基斯坦一直是中国军工重要的合作伙伴。 巴基斯坦自身有迫切需求,面对印度装备“阵风”和自研AMCA战机的压力,巴方确实需要隐身战机。 历史上有先例,就像F-16技术曾通过以色列、巴基斯坦流向其他国家,有人推测歼-35的技术也可能通过合作项目实现“软性扩散”。 不过,这里要划个重点,中国对核心技术,比如隐身材料、航电源代码、发动机关键技术,的管控非常严格,这些“皇冠上的明珠”不太可能直接转移,更现实的可能是功能层面的合作,比如定制雷达模式或外挂武器适配。 不同国家对歼-35技术的兴趣,其实反映了各自不同的战略考量。 土耳其一直在推动自家的TF-X国产战机项目,但在发动机和隐身技术上卡了壳,如果能参考歼-35的部分设计,无疑能加快进度,同时也能增加与西方谈判的筹码。 埃及同时装备着美国的F-16和法国的“阵风”,如果再引入东方技术,就能避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在军购谈判时也更有底气。 作为千岛之国,印尼对舰载机有天然需求,歼-35的舰载能力正好契合其“海上支柱”战略。 不过,这些国家都面临着类似的困境,美国CAATSA法案的制裁威胁、中国在技术输出上的谨慎态度,以及自身航空工业基础相对薄弱,就算拿到部分技术,能不能消化吸收也是个问题。 歼-35引发的这波“技术围观”,实际上反映了全球防务体系正在发生的一个深刻变化,从“美国独大”转向“多极并存”,具体表现在。 技术不再被垄断,隐身技术不再是美国的独家专利,中国正成为新的技术来源地。 合作模式在创新,未来可能会出现中国提供平台、合作伙伴贡献子系统的新模式。 地区力量在重组,谁能先掌握新一代战机技术,谁就能在区域安全格局中占据更有利位置。 这场围绕歼-35的“技术获取想象”,本质上是一场各国在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精密计算,对中国来说,技术输出需要把握好平衡,既要通过合作扩大影响力,又要防止核心优势流失,而西亚国家的热情,恰恰证明了中国军工已经从昔日的追随者,成长为今天的规则制定者之一。 不过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技术转移从来不是简单的“复制粘贴”,即便部分技术通过合作项目外流,接收国还要跨越工业基础、人才储备、实战应用三道坎,土耳其TF-X项目一再延期,就是最好的例子。 展望未来,歼-35的国际角色可能不止是一件“商品”,更可能成为一套“技术标准”,就像当年的苏-27系列那样,通过差异化合作衍生出各种变体,在这场长期的博弈中,真正的赢家恐怕是那些能借助技术合作、同时建立起自身创新体系的国家。 毕竟,在大国竞争的牌桌上,只有掌握核心技术的玩家,才能永远留在局中。
歼35战机被西亚各国盯上了! 埃及、土耳其、印尼等国,都在盯着可汗战机,希望
物规硬核
2025-10-05 04:44:07
0
阅读:1987
红旗飘飘
歼35战机,中国人自己都还没有装备部队,这些不良自媒体就在疯狂炒作这也卖那也卖,是想带节奏还是包藏祸心!
雪儿
技术越来越难创新,战机升级换代越来越难,出口技术要慎重
我心飞翔
瞎BB
用户16xxx74
远的斯贝,我们啃了多少年才啃下来;近的黑鹰,我们实物在手,一样困难重重。只要我们不傻到手把手的教,想看一眼就偷技术,哪里有这么容易
用户13xxx52
3千亿,3年完成交付
用户63xxx20
一窝子小偷巴望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