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买短乘长”经历:为何回家之路如此狼狈? 车厢过道里,挤满了和我一样“投机取巧”的旅客,列车因超员警报刺耳响起而停滞不前。 9月30日,我踏上了G3754次列车,原本以为巧妙地“买短乘长”可以解决国庆回家的一票难求。没想到,就是这个决定,让我和整列车厢的旅客陷入了困境。 当列车行至张家港站时,由于太多人和我一样到站不下车,列车超员触发警报,被迫临时停车近40分钟。 乘务员开始疏散无票乘客,短途票不再补票,我被清退下车,眼睁睁看着列车晚点。 这个国庆,直达车票“开票即候补”,短途票也一票难求。像我这样的旅客,被迫选择“买短乘长”先上车,指望补票完成旅程。 在节假日客流激增的情况下,铁路运力捉襟见肘。刚性出行需求与有限运力之间的矛盾,至今没有得到有效缓解。 我明白这种行为违反铁路规定,也曾犹豫过。但想想一年未见的家人,还是硬着头皮踏上了列车。 当列车在张家港站停下,超员警报响起时,我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车厢里弥漫着焦虑和不安,有乘客喃喃自语:“本想赶回家吃团圆饭,这下连改签都要等半天。” 列车员紧急疏散无票乘客,分散人群平衡载重。看着身边带着孩子站了一路的父母,还要陪着晚点,我内心充满愧疚。 当我拿着短途票被请下车时,脸上火辣辣的。临时停车40分钟只是开始,后续途中类似超员临停又发生了两次。 最终,列车晚点超过1小时。而我,不仅没能按时回家,还打乱了后续行程。 站在站台上,我反思自己的选择:个人便利不应凌驾于公共安全之上。 其他列车继续驶过站台,而我只能重新排队改签。广播里不断提醒“切勿买短乘长”,我苦笑着打开手机,查看下一班可能的列车。 若铁路部门能更精准预测客流,动态调整运力;若我们旅客能多一分规则意识,或许这样的闹剧不会再次上演。 望着显示屏上大片“晚点”提示,我深知——有错的,不只是“买短乘长”的我。 高铁经历
我的“买短乘长”经历:为何回家之路如此狼狈? 车厢过道里,挤满了和我一样“投机
我的草稿纸
2025-10-05 07:17:21
0
阅读: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