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媒体谈中国:说句实话,现在韩国经济所有的压力,都来自于中国这个强劲的竞争对手。理由很简单,双方的优势产业100%重合。 早年间中韩贸易还能靠互补吃饭,中国出点谷物棉花,韩国卖些钢铁电机,大家各取所需。可这些年中国产业一升级,格局彻底变了,曾经的互补变成了正面硬碰,从电子到汽车,从造船到新能源,几乎每个韩国赚钱的领域,都能看到中国企业的身影。 就说韩国最拿得出手的半导体,以前三星、SK 海力士跟着美光一起,几乎垄断了全球 83.3% 的存储器市场,三星一家就占了近四成份额。但现在中国企业步步紧逼,不仅能自己生产存储芯片,还在慢慢抢市场份额,虽然暂时没撼动他们的霸主地位,但已经让韩国企业不敢有丝毫松懈,毕竟技术代差越来越小,价格优势还没人家明显。 更要命的是新能源电池领域,这可是韩国寄予厚望的未来产业。2025 年第一季度的数据摆在那,中国六家电池厂商挤入全球前十,宁德时代和比亚迪两家就占了55%的市场份额,全国总份额高达67.5%。反观韩国三巨头,加起来才18.7%,比去年同期掉了4.6个百分点,三星SDI更是直接下滑17.2%,连宝马、奥迪这些老客户都开始找中国厂商拿货,这压力简直能把人逼疯。 汽车行业的日子更不好过,2024 年韩国汽车产量跌到了全球第七,才413万辆,本土销量创了2013年以来的最低。以前现代汽车还能在全球市场叫板,现在中国新能源汽车到处抢订单,不光在欧洲、东南亚跟他们正面刚,连韩国本土市场都有不少中国车在卖,曾经的优势市场一点点被蚕食,韩国车企只能靠降价换销量,利润早就不如从前。 最让人意外的是造船业,这可是韩国维持了多年的王牌。结果2023年中国造船业综合竞争力第一次超过韩国,得分90.6比88.9,2024年1到9月更是拿了全球70%的订单,韩国才18%,订单数量连中国的六分之一都不到。现在韩国也就只剩液化天然气运输船还能撑撑场面,油轮、散货船早就被中国甩在了后面,曾经的造船霸主如今只能捡些残羹剩饭。 这些产业都是韩国经济的支柱,以前靠技术优势躺着赚钱,现在中国企业用性价比和技术突破双重夹击,韩国想维持高利润难如登天。更关键的是,中国市场大、产业链全,从研发到生产的成本都比韩国有优势,这种全方位的竞争压力,难怪韩国媒体一提到中国就满是焦虑。
韩媒:8月份韩国只接到8艘船舶订单,中国呢?10月3日,韩国媒体《国民日报》发表
【4评论】【6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