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刚刚 立陶宛突然宣布了 10月5日,立陶宛维尔纽斯机场公司对外宣布:机场上空立即关闭,所有飞机不许起飞降落,因为雷达里出现一串气球,凌晨的航班被赶去拉脱维亚和波兰,哥本哈根飞来的一架干脆掉头回家。 这事听着意外,其实早有时间线。机场是4日晚22点16分关的,直到5日凌晨4点50分才重开,拢共封了近七个小时 。所谓“一串气球”也不是虚数,足足13个,正对着机场飘过去 。 受连累的航班可不少。至少10个航班被波及,起飞的全取消,进港的只能往邻国钻。伦敦、法兰克福来的客机改道去了拉脱维亚和波兰,哥本哈根那班挺倒霉,直接掉头飞回丹麦 。 还蹊跷的是,这13个气球哪儿来的,至今没说法。机场只敢含糊说“可能有多个热气球飞向机场”,连基本来源都搞不清就封空域,这操作实在让人看不懂 。 立陶宛这反应,透着股说不出的紧张。要知道,这地界早就神经紧绷了。8月刚划了90公里的禁飞区,就对着白俄罗斯边境,说是防无人机侵扰。 三个月前更夸张,一架俄制无人机飘进来,立陶宛总理、议长直接钻了防空洞,北约战机十分钟内升空。后来发现那无人机就是泡沫板拼的,压根没带武器。 现在欧洲的天空早不太平。慕尼黑机场10月2号到3号,连续两晚被无人机搅得关闭,约6500名旅客受影响。丹麦、挪威机场也刚因为无人机关过门,整个欧洲航空都在闹心。 但气球和无人机能一样吗?前者慢悠悠飘着,后者可能带威胁。连来源都没核实就封机场,这更像杯弓蛇影,把小风险直接拉满成紧急状态。 北约现在也头疼。这种模糊的空中目标,打也不是不打也不是。开火怕激化冲突,不开火又显得软弱,完全被牵着鼻子走。 立陶宛夹在中间更难受,一边要靠北约撑腰,一边又怕成为“试探目标”。可这次13个气球就闹这么大动静,反而暴露了自己的紧张底气不足。 旅客们才是真遭殃。好好的行程说黄就黄,改道的折腾,取消的滞留在机场,没人给个明确说法,只知道是“气球惹的祸”。 这事根本不是气球本身多危险,而是背后的地缘博弈把神经绷紧了。一点风吹草动就全网戒备,最后买单的还是普通乘客。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自取灭亡的立陶宛总统瑙塞达,这次中国没有惯着他。波罗的海边上,一个小国总统的倔
【2评论】【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