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毛泽东,咱们中国人不陌生。但你可能不知道,很多外国军官研究他几十年,最后总结
寒江孤影呢
2025-10-06 10:31:07
说到毛泽东,咱们中国人不陌生。但你可能不知道,很多外国军官研究他几十年,最后总结出一句话:这个人打仗厉害,靠的不是运气,而是三大‘看家本领’。
拿四渡赤水来说,那时候红军只有三万人,敌人却有四十多万,围得跟铁桶似的。
毛泽东没硬拼,他一边佯攻一边转移,四次渡河,一次比一次出其不意。
敌人追着追着,连方向都搞不清了。
到最后,红军不但突围成功,还反过来吃掉了几支追兵。
有人说那是“军事艺术的巅峰”,毛泽东自己也说,那是他一生中最得意的一笔。
可问题来了,敌人这么多、装备又好,毛泽东是怎么做到以少胜多的?
第一招就是“以少胜多”。不是靠蛮干,而是靠调动。敌人兵多没用,分散了就是零。
我这边兵少但集中,一点点啃你,照样能赢。
这一招,在辽沈战役上又用了一次。
当时林彪想先打长春,毛泽东却坚持先攻锦州,把敌人堵死在东北。
结果呢?三个月,东北解放,敌人47万人全军覆没。
但如果你以为他每次打仗都靠兵力调动,那你就太小看他了。
第二招更狠——以弱胜强。
1948年淮海战役,解放军60万,国民党那边80万,兵力、装备都比我们强。
但毛泽东就靠一个核心思路:人民战争。前线打仗,后方老百姓支援。
543万民工、小推车推出来的粮食、子弹、伤员,一个都不少。
你说这仗怎么输?陈毅后来感叹:“老百姓是真正的英雄。”
再往前推,抗日战争的时候,八路军就是靠这招活下来的。
一场平型关大捷,把“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打得稀碎。
那时候日军装备压倒性优势,但毛泽东强调地形、夜战、埋伏,全靠战术灵活性。
敌人一进沟,八路军就像从地里冒出来一样。
可这还不是最绝的。第三招——以被动胜主动,才是最让外国军官佩服的。
你想啊,战争刚开始的时候,中国基本都是被动挨打,尤其是抗美援朝。
一开始,美国人还以为中国不敢动,结果毛泽东一声令下,25万人跨过鸭绿江。
第一仗就把美军打得措手不及,直接摁回了三八线。
而且他不跟敌人正面硬拼,而是利用山地、夜晚、天气,把所谓的“现代战争”拖进泥潭。
每次进攻前都是精心挑日子,礼拜天、月夜、风雪天,打你个措手不及。
美军后来总结说:“他总能在你最不想打的时候,让你不得不打。”
你可能以为这是经验积累,其实不是。毛泽东背后是有一整套理论体系的。
早在1938年,他就写了《论持久战》,明确提出:
打日本不能急,要先防御、再相持、最后反攻。
他说日本是小国、孤立,我们是大国、多助。你看,这不就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活用吗?
再说“人民战争”。他讲得一点不玄乎,“兵民是胜利之本”,打仗不是靠将军一人,而是整个社会动员起来。
主力军、地方军、民兵,人人都有用武之地。
而这些思想,其实都不是凭空来的。
他研究过《孙子兵法》,也研究过曹操的官渡之战、陆逊的夷陵之战,甚至连火烧赤壁的细节都了如指掌。
古代的“以弱胜强”“以逸待劳”,到了他这儿,全变成了现代战争的指导原则。
英国专家巴特曼研究毛泽东几十年,最后说:“他掌握了时代军事奥秘之锁。”
这不是拍马屁,是实打实研究出来的。
还有美国的军事学院,把四渡赤水当作经典教材讲了一整学期。
但毛泽东自己从来没吹过这些。他常说一句话:“战争是政治的继续。”
他打仗,不是为了打仗,而是为了让更多人活下来、活得有尊严。
说到底,他的三大本领,不是天生会的,也不是谁教的,是一步步从尸山血海里走出来的。
总结一句话:毛泽东之所以打仗厉害,不是因为他武器多、兵多,而是他脑子清醒,眼光长远,心里有人。
这,才是真正的“看家本领”。
0
阅读: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