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内蒙古一光棍收养两个月大男婴,含辛茹苦把他养大,40年后,男孩当上了武警上校军官,扭头第一件事就是找到领导:我父亲年龄大了,在家无人照顾,我必须带着他上班。孝顺父母,人生之大义也。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故事里的光棍叫董栋小,男孩叫董永在。两人本无血缘,却用四十年时间,写下了比血缘更深的父子情。 那年冬天,内蒙古通辽的风刮得人脸生疼。董栋小是个苦命人,两个儿子早夭,妻子改嫁,只剩他和老母亲守着破屋艰难度日。 村里人说他“自己都吃不饱,还敢捡娃娃”?可当他听到草垛里婴儿的哭声,心就软了。孩子裹着破布,脸冻得发紫,他脱了棉袄把娃揣进怀里,只说了一句:算了,命是命。 养孩子难,尤其对穷得叮当响的光棍来说。董栋小卖了家里唯一值钱的猪和粮食,请奶妈喂了孩子八个月。 没钱买鞋,他冬天脚肿成包,一双破棉鞋缝缝补补穿五年。孩子取名“永在”,意思是希望他永远在身边,这名字藏着老汉最朴素的盼头。 小永在争气,五岁识字,十岁做饭,初中每天走六公里山路读书,书包里塞着干馍当饭。 高二那年,学校后勤主任发现这个总考第一的尖子生天天只啃馒头,心疼得直掉眼泪。校长特批他免费吃食堂二等菜,学费全免。董永在哭着说:这恩情我得用一辈子还。 高考保送内蒙古师范大学,董永在却蹲田埂上哭:爸,我走了你咋办?董栋小抡起锄头砸土疙瘩:念书!念出出息比啥都强! 大学四年,董永在白天上课,晚上搬砖、扫水池、做家教,挣的钱全寄回家。毕业后他毫不犹豫参军入伍,穿上军装那天,董栋小摸着儿子的新衣裳,这是孩子人生第一件新衣服。 部队里,董永在从排长干到上校,别人休息他写论文,演习受伤缝七针照样带队训练。2007年考取国防大学博士,后来进武警指挥学院当教员,终于把父亲从内蒙古接到天津。 2019年调任军事科学院,他又带父亲进北京。老人第一次逛故宫、爬长城,全是儿子扶着背着。 最让人动容的是,董永在因工作需要常外出调研,放心不下近90岁的父亲,干脆向领导申请“带着爹上班”。 铁骨铮铮的汉子说话直打颤:没有父亲,我今天什么都不是。领导破例批准后,军营里多了道风景:晨曦里上校推轮椅散步,午休时蹲着给老人揉腿,晚上打洗脚水还得试水温。 有人嘀咕:又不是亲爹,值得吗?董永在攥紧给父亲泡的枸杞茶:生父母给条命,养父给的可是人生!如今他资助二十多个贫困学生说:没有父亲那盏煤油灯,就没有今天的我。 信息来源: 中国军网《带养父进京做博士后研究,11年形影不离,这位军事科学院上校让人动容……》 中国青年报《带着养父读书、工作,这位上校的故事令人动容》 人民网《带养父进京做博士后研究,11年形影不离》
妹妹丈夫走了,打电话给唯一的哥哥,想让他来吊丧撑场面。电话那头,哥哥一口回绝
【4评论】【4点赞】
用户94xxx78
一孝行天下,仗义走天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