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家长看不下去了!”三年级《信息科技icon?》第一课,居然教学生怎么点外卖,

徽沉 2025-10-06 12:03:32

“有家长看不下去了!”三年级《信息科技icon?》第一课,居然教学生怎么点外卖,家长看不下去,吐槽说:“主编你是咋想的,你还不如直接教他去送外卖呢,这三年级学生的价值观都还没有形成呢,不但不教孩子们勤俭节约,反而先教孩子们怎么去消费?” 这句话,犹如一声惊雷,点醒了无数家长的心。我们到底在教育什么?在培养未来的社会人,还是在塑造一批“消费先锋”?这不是简单的课程设计问题,而是整个教育观念的深层次危机。 试想,一个三年级的孩子,刚刚开始认识这个世界,正是天真无邪、充满幻想的年纪。可是,当他们被教会如何点外卖、如何用手机“刷”出一份快餐时,是否也在无形中被灌输了“消费至上”的思想?这不仅仅是技术的传授,更是一种价值观的塑造。 有人说,教孩子们点外卖,是为了让他们学会用科技工具,顺应时代潮流。但难道我们不应该先教他们如何节约、如何珍惜每一份来之不易的食物?难道在这个物质丰富、信息爆炸的时代,最需要的不是“消费技巧”,而是“理财观念”和“责任感”? 更令人担忧的是,这样的课程背后,反映出一种“快餐式”的教育思维:追求效率、追求新鲜感,却忽视了对孩子内心世界的关照。我们在教他们怎么点外卖,却没有教他们如何面对金钱的来与去,没有教他们如何在这个信息泛滥的时代保持理性。 这不禁让人想起那些年长辈们的叮嘱:“勤俭节约是美德。”可是,为什么在现代教育中,这样的价值观似乎逐渐被边缘化?是不是我们太过追求“与时俱进”,而忽略了根植于中华文化的那些宝贵传统? 当然,也有人会说,教育要与时俱进,不能闭门造车。但我想问一句:在这个变革的时代,我们更需要的是“变革的方向”而不是“盲目追赶”。如果连最基本的价值观都不能坚守,未来的社会还能有多稳固? 或许,家长们的担忧正是提醒我们:教育不应成为“消费引导”的工具,而应成为“价值塑造”的阵地。我们要让孩子们懂得,金钱不是万能的,科技不是万能的,而是用来服务于人、服务于生活的。 所以,回到那句让人心头一震的话:你我都在期待一个更有温度、更有责任感的教育。不是让孩子们学会点外卖,而是教会他们如何在这个快节奏的世界中,保持一颗纯真的心,懂得珍惜、懂得感恩。 教育的本质,是引导孩子们成为有担当、有温度的人。而不是简单地教他们“怎么点外卖”。让我们一起呼吁:回归教育的本源,让价值观成为孩子们最坚实的底色。因为,未来的社会,需要的不仅仅是“会用科技”的人,更是“有温度、有责任”的人。 这场“点外卖”的课程,或许只是一个缩影,但它折射出的问题,却关乎我们每一个人的未来。我们要不要停下来,重新审视一下我们的教育理念?让我们从现在开始,为孩子们的未来,点亮一盏有温度的灯。信息科技学校 科技素养的培养

0 阅读:0
徽沉

徽沉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