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咱爸妈明知种地不挣钱,还守着那片地? 你要是问咱爸咱妈,“种地又不挣钱,还累得慌,咋不歇着?”他们多半会笑着摆摆手,要么蹲在田埂上抽根烟,眼神往庄稼地里一扫,那意思你得慢慢品。 他们跟土地的情分,早刻在日子里了。 年轻时天不亮就扛着锄头下地,摸黑才回来,地里的土坷垃啥脾气,哪块地爱长玉米,哪片田适合种豆子,闭着眼都能说出来。 土地就像家里的老伙计,天天见着才踏实,真要让他们天天待在城里闲着,浑身都不得劲。 再说了,种地对他们来说,不只是为了换俩钱。春天把种子撒进土里,看着芽儿冒出来,就跟看着自家娃长大似的,心里盼着;夏天顶着大太阳除草、浇水,汗珠子掉地上摔八瓣,也不觉得苦,就盼着秋天能有个好收成。 等到秋收时,哪怕粮仓里的粮食卖不了多少,捧着刚收的玉米、水稻,那脸上的笑也是真的——这是自己一整年的心血,比啥都实在。 现在咱年轻人都往城里跑,可爸妈总说“土地是根”。 他们守着的不只是几亩地,是家里的念想,是老一辈传下来的过日子的劲儿。 就算不挣钱,只要地里有庄稼,心里就有底,家就还在那片熟悉的土地上。 需要我把你和父辈之间关于种地的小故事,也融入到这段内容里吗?这样会更有专属感和回忆感。种地老农民
回乡下老家时亲戚问我工资,我说8000,妻子不上班,第二天整个村子传开了,都说我
【6评论】【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