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慌了,表示北极航线不安全,也不环保,不想让中国侧重于这一条航线。 这番关于北极航线不安全、不环保的表态,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新加坡担心的从来不是航道本身,而是自家港口那点中转生意。 其实不用新加坡提醒,中国对北极航线的盘算早就细致到了海冰的厘米级,咱们靠CryoSat-2和ICESat-2卫星盯着北极冰层,连米级的厚度变化都能精准捕捉,还专门搞了海冰分析研判小组,实时监测冰情调整航线。 就拿今年的北冰洋科考来说,“雪龙2”号带着“深海一号”闯冰区,从低速引航到稳速自航,把无冰级船舶的冰区航行玩得明明白白,连流冰漂移和大雾都能精准应对,哪用得着别人操心安全问题。 新加坡真正慌的,是北极航线动了它的金饭碗,要知道全球近三分之一的贸易货物都得走马六甲海峡,新加坡港就靠这个中转生意坐大。 可北极航线一出来,东亚到欧洲的航程直接从21000公里砍到13000公里,少走40%的路,省10到15天时间,连索马里海盗和中东动荡的风险都绕开了,这意味着原本要在新加坡卸货转运的货轮,可能直接走北极直达目的地,它能不着急吗? 再说那套“不环保”的说辞,简直是睁着眼睛说瞎话,航程短了近一半,燃油消耗跟着降,碳排放自然少得多,这才是实打实的环保。 反观马六甲海峡,每天那么多货轮排队怠速,排放的尾气比北极航线全年都多,怎么没见新加坡出来念叨?倒是2023年北极航线货运量都冲到3400万吨了,是五年前的三倍多,真不安全能有这么多人走? 新加坡的焦虑其实藏不住,它那港口经济全靠地理位置吃饭,一旦北极航线成了气候,不仅货物中转少了,连配套的航运金融、保险生意都得受影响,就像之前苏伊士运河每年给埃及赚近百亿美元,现在也跟着紧张,毕竟大家都怕被新航线抢了饭碗。 可这世上哪有永远不变的生意?“雪龙2”号都跑了5次北极考察了,今年还带着三艘船搞协同作业,把北极的水文、生态数据摸得门儿清,就是为了把航线风险降到最低。 说到底,新加坡的表态就是利益驱动下的焦虑发作,中国开拓北极航线,从来不是要“侧重”哪条路,而是给自己多留个选择,毕竟鸡蛋不能放一个篮子里。 从“雪龙2号”的破冰技术到卫星监测的精准度,咱们早把安全和环保的功课做足了,现在北极航线货运量年年涨,2030年眼看要突破1亿吨,这趋势哪是喊几句口号就能挡得住的。 时代变了,航运格局也得跟着变,新加坡与其操心别人的航线,不如想想怎么给自己的港口找新出路,毕竟冰川在融化,贸易要发展,总不能因为自己的金饭碗,就不让别人走更顺的道吧?
新加坡慌了,表示北极航线不安全,也不环保,不想让中国侧重于这一条航线。 这番关
茂盛楼兰
2025-10-06 19:15:11
0
阅读:58
子产不毁乡校
你有什么资格去代表新加坡慌了?你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