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志凯在谈到半岛问题时,给韩国提出一个建议,非常具有前沿性。 这建议说穿了,就是拉上中国一起修条海底隧道,从山东的海边一直连到韩国的仁川或者其他沿海城市。 别以为这是异想天开的空谈,这可是实实在在能戳中韩国痛点的解决方案,比那些天天喊着“加强合作”的空口号实在多了。 韩国现在的处境,简直像踩在跷跷板中间,两头都不敢使劲。李在明之前都直白说“处境非常困难”,北边中俄朝走得近,让韩国觉得战略空间被压缩;转头靠向美日,结果美国逼着韩企赴美建厂,还涨了驻军分摊费用,现代、三星这些巨头被架在中间难受得不行。 更关键的是经济上离不开中国,半导体、汽车对中国市场的依赖度超过40%,可两边的物流还得靠货轮慢悠悠晃,遇上坏天气就得在港口趴窝,耽误生意不说,成本也降不下来。 高志凯提的这隧道,正好给这尴尬局面开了个出口。这玩意儿要是真修起来,韩国才算真正和中国大陆连在了一块,不再是孤悬海上的状态。 货物不用再靠海运颠簸,汽车能直接开过去,人坐高铁也方便,首尔到威海也就不到俩小时,去北京也才四个多钟头,比坐飞机省事儿还便宜。 之前韩国那边算过账,不管选哪条路线——仁川到威海的341公里也好,更长点的平泽路线也罢,哪怕是成本最高的方案,最后产生的效益都能比花出去的钱翻两倍以上。 算下来这隧道能造出2400多亿美元的总效益,韩国能分走1000多亿,中国这边也有1300多亿进账,光机械和矿产领域还能多赚880多亿。 这可不是小打小闹的收益,对韩国那跌到2.5%的潜在经济增长率来说,简直是送上门的强心剂。 更妙的是,这隧道一通车,中韩的经济就真的绑在了一块,韩国不用再在中美之间晃来晃去找平衡,靠着这条“经济大动脉”就能稳住基本盘,比跟着美日搞联合军演实在多了。 其实韩国早有人琢磨过这事儿,之前京畿开发研究院还列出过四条备选路线,连工程费用和工期都算得明明白白。 可之前总停留在研究层面,没能往前推。高志凯把这事儿摆到半岛问题的台面上来,等于点透了关键——半岛问题不光是安全问题,更是经济和发展的问题。 与其天天在军事对峙上耗精力,不如修条隧道把两边的利益拧成一股绳。 这建议的前沿性就在这儿,它没陷在“谁防着谁”的老套思路里,而是用一条隧道打通了地理和战略的双重阻隔。 韩国要是真能接住这茬,等于手里多了张硬牌,不用再当别人的“战略棋子”。毕竟经济实打实的好处摆在那儿,比任何军事同盟都让人安心。 这种跳出固有框架的想法,才真叫说到了点子上。
这下出名了!不止中国,全世界都知道了!高志凯在BBC、天空新闻等西方媒体上与
【110评论】【12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