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上的“咚咚”声:邻里间的误会,比噪音更闹心 国庆假期想宅家歇会儿,头顶却总传来“咚咚”声。 不是偶尔响动,是持续不断的嘈杂,连看电视都不得安生。 老公忍不了,起身去楼上敲门,想问问是不是他家的动静。 可开门的两位女士,反应完全超出预期。 没等老公把话说完,就指着门口指桑骂槐。 其实前两次确实是她们家吵,当时也承认了,这次找错门,却成了导火索。 她们越说越激动,甚至撸起袖子要动手。 老公怕说不清,赶紧拿手机录视频,全程也没还手。 我在楼下听见吵闹,跑上去劝架,才算让场面缓和些。 明明只是敲门询问,没私闯、没恶语, 怎么就成了她们怀恨在心“故意找茬”的人? 更委屈的是,她们还翻出三年前的旧事指责我们。 说大年初一我们投诉物业,让物业去说她们吵。 可我们每年初一都回乡下过年,根本不在小区。 不管怎么解释,她们就是认定是我们干的。 我们从小生活在乡下小镇,有什么事情都是直接跟邻居沟通,大家和和气气的。街坊邻居当面说事,也简单高效。 所以我们有什么事情,自己能解决的,从来不麻烦小区物业。这次教训让我们明白,每个地方的人啊,还真不一样。 有时候还真得找物业帮忙解决。 后来才明白,楼上邻居是早有不满。 就因为老公之前两次上去沟通噪音问题, 她们没反思自己,反倒记恨起我们来了。 想起今年七月那次,家里来亲戚,楼上突然“哐当”一声。 像是东西砸地上,接着又是桌椅挪动,亲戚忍不住说“这么吵,叫小孩上去说说”。 我打圆场,小孩胆子小不敢上去。可亲戚念叨不停,老公才带着闺女上去。 当时我还跟闺女开玩笑,“上去认认邻居”。 谁知道,这在她们眼里成了“故意挑事”。 那天明明是她们家孩子在打架,砸东西扔玩具。 刚说了没多久,楼上又是噪音不断,没办法,我干脆出去跑步。 邻里之间,哪来那么多深仇大恨? 楼上有噪音,哪怕不是你们干的,好好说一句“这次不是我们弄的声响”不就行了吗? 可有人偏把正常沟通当挑衅,把无心误会当仇恨。 我们要的从来不是争对错,只是安稳的居住环境。 这场因“咚咚声”起的误会,让我看清: 邻里相处,比隔音更重要的是心与心的体谅。 要是连解释都不听,连无心失误都容不下, 再厚的楼板,也隔不住心里的“噪音”。 毕竟,住得舒心,比什么都重要。
楼上的“咚咚”声:邻里间的误会,比噪音更闹心 国庆假期想宅家歇会儿,头顶却总传
爱芬多学习
2025-10-07 00:28:38
0
阅读: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