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俄罗斯,中国必须做好最坏的打算。别看现在油气合作热火朝天,一旦俄乌战争结束,普京转身就把能源卖回欧洲,我们怎么办? 说起中俄能源这事儿,现在看着是挺热闹的。2025 年这西伯利亚力量 1 号管道,年底就要拉满到每年 380 亿立方米,算下来一天得 1 亿多立方米,这可不是小数目,占咱进口天然气的近三成了。北极的 Arctic LNG 2 和萨哈林 2 项目那些液化天然气,也一股脑往中国运,看着是俄罗斯离不开咱这个大买家。 可您别忘了,俄罗斯跟欧洲做了几十年能源生意,北溪管道当年设计年输气 550 亿立方米,比西伯利亚力量 1 号还能装,德国企业光在北溪 2 号就投了几十亿欧元,他们能甘心让这些钱打水漂吗?前段时间还有美国商人想低价收购北溪管道,说等战争结束就能重启,这心思多明显啊。 但咱也别慌,先琢磨琢磨,俄罗斯真想回头卖欧洲,容易吗?难!首先那层 “信任” 早就碎了。德国外长去年就明说 “北溪二线不会重启”,这话可不是随便喊的。 俄乌打了三年,欧洲为了摆脱俄能源,花大价钱建了一堆 LNG 接收站,从挪威、卡塔尔买气,美国的 LNG 也趁机占了市场,现在欧盟从俄罗斯买的天然气占比早就从 40% 跌到 12% 了。 更关键的是北溪管道被炸后,技术上修复难,政治上更没人敢拍板重启 —— 欧洲现在把俄罗斯当 “能源威胁”,谁要是敢松口买俄气,等于给对手送地缘杠杆,德国政府就算想,国内民众也不答应,毕竟之前能源涨价、企业外迁的苦刚熬过去没多久。 可咱不能赌欧洲永远不松口,更不能赌俄罗斯不心动。退一万步说,要是真有那么一天,俄罗斯想把气转卖欧洲,咱有后手吗?必须有! 早在 2014 年,中俄就签了 30 年 4000 亿美元的供气合同,不是随便签的纸片儿,那是谈了十年才敲定的硬约束,里面的定价和供应量都写得明明白白。 而且现在中俄能源贸易里,人民币结算占了 62%,卢布占 28%,美元早被挤一边了,这等于把经济绳子绑在了一起,俄罗斯想换买家,得先掂量掂量钱怎么算。 更别提现在还在推进西伯利亚力量 2 号管道,要是建成了,每年又能多来 500 亿立方米,两条管道并行,俄罗斯真要转向,前期几百亿的投资就打水漂了。 但最靠谱的还是咱自己早做的准备,从来没把鸡蛋放一个篮子里。2025 年咱天然气对外依存度虽然还有 40%,但进口渠道早不是单靠谁了 —— 土库曼斯坦的管道气还占着三成,澳大利亚、卡塔尔的 LNG 长协签了一大堆,美国的现货也能随时补进来,形成了 “中亚 + 俄罗斯 + 中东 + 北美” 的格局。 国家管网建的 “全国一张网” 可不是摆样子的,北边有防波堤储气库,南边有盐穴储备,沿海 LNG 接收站一年能接 1.2 亿吨,就算俄气真少了,调调其他地方的气,撑个半年没问题。 就像 2024 年,俄罗斯对华天然气涨到 310 亿立方米成了最大供应国,可咱同时也跟澳大利亚签了新合同,2027 年就能供气,这就是留后手。 再说个实在的,俄罗斯现在真离不开中国市场。2024 年俄罗斯卖给咱的石油突破 1.2 亿吨,比沙特还多,天然气也第一次超过土库曼斯坦,中国早成了它最大的能源买家。 欧洲那边就算想恢复进口,需求也没那么旺了,而中国的天然气需求每年都在涨,2025 年就得 4500 亿立方米,这市场潜力比欧洲大多了。 普京要是真把气转卖欧洲,等于丢了个稳定的 “金饭碗”,做生意的都知道,老客户比新客户靠谱,何况还是中国这样付款及时、没有政治附加条件的大买家。 可话又说回来,再靠谱的合作也架不住地缘政治变卦,能源安全这事儿,从来不能赌别人的良心。当年俄罗斯跟乌克兰闹矛盾,说断欧洲的气就断,一点不含糊,这教训咱得记着。 所以咱现在一边跟俄罗斯合作,一边抓紧搞自己的能源建设 —— 国内的页岩气、煤层气越挖越多,风电太阳能装机量年年涨,就是为了哪天外部供应真出问题,咱自己能顶上去。 2025 年 LNG 现货贸易占比要提到 30%,就是为了灵活调整,谁家价格合适、供应稳,就从谁家买,不被人卡脖子。 不是咱不信俄罗斯,是国际形势太复杂,咱普通老百姓过日子还得存点应急钱呢,国家层面更得把风险想在前头。现在这合作该搞还得搞,毕竟能拿到实惠的能源,可背地里的准备一点不能少:进口渠道再拓宽点,储备库再建大点,自家的新能源再搞强点。 真到了最坏的那天 ,俄罗斯真把气转卖欧洲,咱也能拍拍胸脯说,不怕,家里有粮,心里不慌。这不是杞人忧天,是过日子的实在劲儿,能源安全这根弦,这辈子都得绷紧了。
俄罗斯要妥协了,牺牲普京就能拯救俄罗斯。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表示,俄罗斯愿意为有条
【1评论】【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