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网络在热议“愧疚式教育”。传闻郑州中牟县某中学级中学在中秋节前组织了一场愧疚式教育,组织了两个班的家长们跪成一排。让学生们蒙住眼睛,从家长背上踩过去,以此感化学生,让学生心生愧疚,从而产生感恩之情。 此事报道后,网友们一片哗然,声讨言论不断。 小编对“愧疚式教育”也很质疑,原来习听说有“感恩教育”,那么“愧疚式教育”是咋回事呢? 小编搜索网络,发现美国著名心理治疗师苏珊·福沃德在其著作《情感勒索》中提出的过“情感勒索”概念。 “情感勒索”是指关系中一方利用另一方的恐惧感、责任感、罪恶感来控制对方,满足自己的需求。 “愧疚式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属于情感勒索在亲子教育领域的一种表现形式,父母通过引发孩子的愧疚感来达到控制孩子行为的目的。 “愧疚式教育”是指父母或教育者通过向孩子传递“我为你付出了这么多”“我都是为了你好”等信息,让孩子因感到亏欠、内疚而产生心理压力,从而达到控制其行为或使其顺从的教育方式。 说到这里,我想到了自己的成长的年代,那是70年代以前,父母是没有文化的农民,那个年几乎代家家都生七八个孩子,父母没有特殊的教育方式,家长也不溺爱孩子,可是孩子们都比较顺从父母,都知道感恩父母。 父母是怎么做的呢?我小时候记得母亲总讲一些流传的故事,说的某家孩子长大当官了,然后就把自己的母亲当成奴才,骑马的时候,让母亲爬在地上当板凳。然后母亲痛骂这个官人是如何的狼心狗肺。 当然,还讲述一些因果报应的鬼怪故事,以及父母如何付出艰辛经历。从而让孩子们产生敬畏与内疚。这些故事是一辈一辈传下来的。 仔细想想,这是不是现在所说的“愧疚教育”呢? 中国式传统教育以“孝顺”当先。无论皇权臣子,还是老百姓,“孝顺”是做人的基本准则。为了达到“孝顺”的教育目的,所以就出现了“棍棒式教育”“愧疚式教育”“愚民式教育”。 愧疚教育的实质是家长对教育焦虑的极端表现形式。 愧疚式教育的危害是显而易见的。核心危害是对孩子自我价值感的长期侵蚀,以及对亲子关系的深度破坏。 孩子易形成低自尊和讨好型人格,习惯通过满足他人来获得认可,内心长期被焦虑、自责和不配得感占据。 可能引发两种极端反应,一是过度顺从,丧失独立思考和反抗能力;二是叛逆对抗,通过故意犯错来摆脱愧疚感的控制。 亲子间的情感连接会异化为“债务关系”,孩子对父母的爱中掺杂着沉重的心理负担,难以建立真正平等、亲密的信任。#病态式教育观# #教育上的反思# #教育危害#
我去,这是什么操作!近日河南中牟县某中学,疑似因班级月考成绩不佳,班主任举办了一
【3评论】【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