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著名学者赖岳谦建议,等到两岸统一之后,大陆能不能考虑一下,在航天员培养人员中

颜冬白云 2025-10-07 14:10:46

台湾著名学者赖岳谦建议,等到两岸统一之后,大陆能不能考虑一下,在航天员培养人员中,加入台湾地区的宇航员,让台湾地区的青年也能够和澳门、香港一样公平的参与到太空培训选拔中。大家觉得赖岳谦的这个建议怎样呢?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更多优质的内容,感谢您的支持! 很多人一听到这种建议,第一反应可能是:会不会搞“照顾政策”?其实完全不是。赖教授说得很清楚,台湾青年参与航天员选拔,走的就是大陆已经成熟的体系。 咱们的航天员考核有多严格大家心里有数——体能、技能、心理素质,一个都不能少。你能熬下来,你就是有本事的人;熬不下来,也没人会给你开小灶。   这和港澳模式是一样的。当年港澳青年来报名时,走的就是公开透明的程序,没有任何特殊待遇。这样一来,台湾青年就会明白:机会是平等的,拼的就是实力。能上太空,那就是属于你个人的荣誉,更是整个中华民族的骄傲。   要说航天员,大家可能第一时间想到的是在太空里驾驶飞船。但事实上,航天员里面有不同分工。比如“载荷专家”,主要负责科学实验和设备操作,对飞船驾驶要求没那么高。赖教授提出,可以先让台湾青年从这一角色入手。这样既安全可行,又能发挥台湾在理工科方面的优势。   想想台湾在物理、电子、工程领域的人才储备。要是这些年轻人能带着自己的研究项目上天宫,和大陆科研人员一起做实验,这不仅仅是航天的合作,更是教育、科研的双向促进。对台湾来说,这可能还会带动本地大学和科研机构的升级,让年轻人看到更广阔的发展路径,而不是被困在一个小岛里内卷。   讲到这里,大家就能看出来赖教授这套思路的高明之处。他不是在喊“要统一”“要融合”这种抽象的大词,而是用一个实实在在、充满梦想的东西来吸引人。太空梦,本身就是青年最容易共鸣的领域。你想象一下,当台湾青年和大陆航天员一起在太空拍下五星红旗的合影,这种心灵上的触动,比多少宣传片都管用。   而且这是个长期有效的机制。因为航天是一个持续发展的领域,不是一次性的项目。只要两岸青年都在同一个团队里协作,他们每天面对的就是同样的训练、同样的实验、同样的挑战。这种一起流汗、一起拼命的经历,能把人心真正拧成一股绳。   说实话,现在两岸关系总被政治化,搞得剑拔弩张。但归根结底,人和人之间的交流、认同,往往来自最具体的事情。吃过一顿饭、一起打过一场球、或者像这里提到的,一起做过一场航天实验,这些才是真正能拉近距离的东西。   航天合作,恰好提供了这样一个契机。它既能满足青年一代追逐梦想的冲动,又能让他们在实践中看到国家的实力和胸怀。更重要的是,它让台湾青年有机会以“自己人”的身份参与国家大事,这种身份认同感的建立,才是最深层次的融合。   未来的两岸融合,不能只是政治层面的合并,而是要在教育、科技、生活的点滴中慢慢积累。赖岳谦教授的建议就是一个很好的示范:避开争议性的口号,找到一个大家都愿意参与、都能看到希望的领域,搭建桥梁。等到有一天,台湾青年也能像聂海胜、王亚平那样,在太空中说出“祖国万岁”,那才是真正的心灵回归。   所以,别再纠结虚的了。用航天梦去点燃青年的热情,让他们在奋斗的过程中自然产生认同,这才是长久之道。就像一句话说的:“星辰大海才是我们的共同目标。”只要一起向着太空迈步,分隔的海峡,也会显得没那么遥远了。

0 阅读:52

猜你喜欢

颜冬白云

颜冬白云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