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条说到长焦增距镜了,再单独聊聊增距镜这个产品:
长焦增距镜让 vivo X200 Ultra 确实在人们心中留下了「拍演唱会很牛逼」的印象,也让 X200 Ultra 在形态上相当的独特,在过去的半年里都成为了一台相当不一样的手机。所以......接下来会有很多家都上长焦增距镜。
虽然......在我个人为数不多但也一年看几十场的演唱会经历里,我觉得增距镜并不是一个特别好的方向,让我对这个产品的失望是多于心理预期的。(之前的评价看这里:)
长焦增距镜的意义无疑是拍演唱会,能让你在坐得比较远的情况下也能拍得清楚。那一旦各家都上增距镜拍演唱会了,其实事情会变得有意思很多。我斗胆来聊一聊几个接下来的行业方向:
·把长焦增距镜拓展到更多模式可用
这是今年 vivo X300 系列在做的事情。长焦增距镜模式里除了长焦、舞台模式,还多了抓拍、人像这些选项,风光和夜景模式也能单独开启长焦增距镜了。
·真正做好长焦增距镜的配套算法
算法这块其实我对 OPPO Find X9 Pro 比较关注:相比一些机型只能做好演唱会的测光、拍人一片油画来说(当然也有一些机型没有演唱会模式,拍演唱会连测光都测不好,比如iPhone),之前的 OPPO Find X8 Ultra 拍演唱会给我留下了太深的印象:它拍人不油画、皮肤有细节、肤色准确......(之前的评价与样片)
而今年 Find X9 Pro 更是行业首发了2亿像素长焦的多帧合成,配合之前已经很优秀的演唱会场景算法(我觉得既然X8 Ultra有了应该不至于不给X9 Pro用吧?),再看看OPPO能做出什么针对增距镜的神油优化,还是挺值得一看的。
对了还有对焦,长焦增距镜下的自动对焦和自动跟焦还是很重要的,你不能让消费者一直搁那疯狂点屏幕还要确认对焦拉风箱对没对上是吧。。。
·把长焦增距镜拓展到更多场景可用
说实话,以我目前的理解......好像也只有演唱会场景需要用长焦增距镜。(啊当然还有罗巍老师的放一百倍赛博斗蛐蛐等等。
这个就看厂商的脑洞了。
·把长焦增距镜做得更便携趁手、重量更轻、模具精密性更好
这是对长焦增距镜本身的要求。就我目前使用 X200 Ultra+长焦增距镜的体验来说,在理论上不允许使用支架的场馆,如果想用增距镜录完一整场基本上属于是练手臂肌肉第二天抬不起来的程度了。所以便携趁手、重量更轻一定是接下来的用户需求。单提一嘴,我不知道是个例还是通病,我手上的X200 Ultra长焦增距镜存在极为严重的模具公差,具体来说就是手机壳和转接环之间没法卡死有晃动、转接环和增距镜之间也没法卡死有晃动,最后如果你不是直接拿一只手狠狠握死增距镜本体并且拥有极其强大的臂力的话......产品的防抖会很不好。
对不起又拿X200 Ultra开刀但没办法谁让现在只有你做了长焦增距镜了呢hhhh。
更多模式、更好算法、更多场景、小型化精密化,应该是我认为长焦增距镜下一时期进化的方向。
小小白产品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