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中天说:诸葛亮治理下的蜀国老百姓是民不聊生苦不堪言。 易中天在讲三国历史的时候,总爱从老百姓的角度切入,这点特别接地气。他直言不讳地说,诸葛亮掌舵蜀汉那会儿,蜀国老百姓日子过得那叫一个苦,简直是民不聊生,人人面有菜色。为什么这么说?核心问题就出在诸葛亮那几次北伐上。蜀汉本来就是个小国,地盘窄,人口少,资源有限,诸葛亮却铁了心要恢复汉室,非得跟魏国硬碰硬。这北伐不是小打小闹,一次次出兵,砸进去的钱粮兵力,够把整个蜀地掏空。老百姓呢?他们可不管什么大义名分,只想安安稳稳过日子,有口饭吃,不用天天提心吊胆。结果呢,税赋压得喘不过气,壮劳力全被拉去扛粮运草,田地荒了,收成差了,日子一天比一天紧巴。这话听着刺耳,但搁在历史事实里,确实站得住脚。 先说说北伐的来龙去脉。诸葛亮出山后,帮刘备打下蜀地,建了蜀汉政权。刘备死后,他接过托孤重任,立志北伐中原,复兴汉室。这目标听起来高大上,但蜀汉的底子太薄了。建安二十四年,刘备入蜀时,益州人口也就九十多万户,战乱后更少。到诸葛亮主政时,蜀汉总人口勉强维持在二十八万户,九十四万人左右。这数字听着不多,但要养一支像样的军队,压力山大。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是建兴五年,从汉中出兵祁山,带了三万多人马。结果街亭失守,马谡被杀,全军退回。没过多久,第二次又上,收了武都、阴平两郡,但粮道太长,补给跟不上。第三次围陈仓,司马懿死守,蜀军挖地道都没用。第四次取武都,第五次祁山再败,第六次屯五丈原,对峙几个月,诸葛亮病逝军中。历史上算下来,诸葛亮亲征五次,以祁山为重点战场两次,但民间常说六出祁山,意思就是连年征战,没个消停。 这些北伐听着是战略进攻,实际对蜀汉经济是场灾难。蜀国地势险要,但耕地有限,主要靠农业。诸葛亮为筹军资,只能加税。蜀汉的税制本来就重田赋,亩税五升米,外加徭役。北伐一开,军费像无底洞。一次出兵,粮草就得几万担,兵器甲胄、军马辎重,哪样不要钱?诸葛亮自己清廉,家里没积攒,但国家开支全压在百姓头上。地方官吏挨家挨户催粮,田赋翻倍不说,还得交绢帛布匹。老百姓种一年地,好不容易收点米麦,就被征去大半。剩下的勉强糊口,哪还有余粮卖钱?更别提那些被拉去当民夫的壮丁了。蜀军北伐,路远山高,栈道难行,光运粮就得成千上万劳力。祁山一线,蜀军每出兵,汉中到前线的补给线拉得老长,民夫推车拉牛,翻山越岭,累死累伤的不少。田里没人干活,农时耽误,荒地一多,第二年收成更差。恶性循环,蜀中本是天府之国,到了后期,仓库空空,百姓卖儿鬻女换吃的。 人口结构也暴露了问题。蜀汉九十四万人,军队常年保持十万左右,加上四万官吏,这比例吓人。简单算笔账,平均九个老百姓养一个兵,还有七户供一个官。魏国地广人多,人口上千万,养百万大军不成问题。吴国长江天堑,守江东绰绰有余。蜀汉呢?小家小户,咬牙硬扛。士兵不是白养的,粮饷、衣甲、医疗,全得国家出。诸葛亮治军严,赏罚分明,但开支照样大。官吏队伍臃肿,四万人听起来不多,但蜀汉行政区小,层层叠叠的衙门,俸禄、差旅,全是百姓的血汗钱。税赋加重后,隐户现象严重,好多人家藏人口逃税,官府查得更严,罚款更狠。结果呢?表面上国家运转,底下老百姓苦哈哈。易中天就点破这层,诸葛亮北伐失败六次,国库见底,百姓怨声载道。从老百姓眼里看,这位丞相再有才,再忠心,也没法掩盖民生凋敝的事实。 蜀汉的经济模式就是军事优先。诸葛亮懂经济,他兴修水利,推广屯田,蜀中初期确实有起色。都江堰支渠修好,灌溉面积扩大,粮食产量上去了。但北伐一拉动,一切都变味。屯田兵农合一,本意是自给自足,结果壮丁全调上前线,田里只剩老弱。诸葛亮发明木牛流马,图省人力,但造这些玩意儿也费木材铁器,蜀地资源紧缺,砍树挖矿,又是另一笔开销。货币上,蜀汉铸五铢钱,但质量差,含铜少,民间流通不畅。曹操那边搞货币战,魏国钱币精良,蜀汉的太平百钱一出,民间财富被稀释,等于变相加税。诸葛亮后期铸的这些钱,比例高达一比一百,民间积蓄瞬间缩水。百姓手里攥着铜钱,转眼买不了多少东西,生活成本直线上升。相比之下,魏国曹操注重屯田,经济恢复快,吴国孙权海陆并重,贸易活跃。蜀汉呢?一门心思北伐,忽略了民生,落得个先亡的下场。 老百姓的日子具体多苦?从史书记载看,蜀中后期,人皆菜色,意思是人人瘦得皮包骨,脸色发青。乞丐满街,卖田换粮的比比皆是。妇女纺纱织布,本是副业补贴家用,现在全征去军需,勉强温饱都难。孩子饿肚子,老人病无医,社会底层怨气冲天。诸葛亮在世时,蜀汉表面稳定,法度严明,贪官少,但这稳定是靠高压维持的。百姓不敢造反,只能在私下嘀咕。易中天讲到这儿,总爱感慨,诸葛亮是忠臣,是能臣,但从草根视角,他就是个穷兵黩武的家伙。
有一次,刘邦想要宠幸一个女人,看到女人姿色平平,他一下子就没了想法。就在刘邦转身
【2评论】【8点赞】
用户12xxx69
“天府之国”耕地有限?“时无荒年”是吹牛皮吗?是“横征暴敛”才是“人人面带菜色”的原因。从刘备到诸葛亮,根本就不搞经济建设,只会加重税负!
浏览
关键是司马懿好运,中计了又天下大雨灭了货。战争年代有几个百姓过得好的